坡沟侵蚀环境对繁殖体库及幼苗建植的影响--以黄土高原安塞纸坊沟为例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动态 | 第13-19页 |
·坡沟侵蚀 | 第13-14页 |
·植物繁殖对策 | 第14页 |
·土壤种子库 | 第14-16页 |
·营养繁殖 | 第16-17页 |
·繁殖体与植被恢复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·相关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坡沟侵蚀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 | 第19页 |
·坡沟侵蚀对植物营养繁殖体特征的影响 | 第19页 |
·坡沟侵蚀对幼苗库特征的影响 | 第19页 |
·繁殖体库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20-22页 |
·技术路线图 | 第20页 |
·野外调查 | 第20-22页 |
·预期成果 | 第22页 |
·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的土壤侵蚀环境与样地特征 | 第23-29页 |
·研究区的自然环境 | 第23页 |
·坡沟侵蚀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坡沟侵蚀单元的选取与样地分布 | 第24-25页 |
·样地的土壤养分与水分条件 | 第25-28页 |
·样地土壤养分特征 | 第25-27页 |
·样地土壤水分特征 | 第27-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坡沟侵蚀单元内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| 第29-56页 |
·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 | 第29-30页 |
·土壤种子库的密度特征 | 第30-42页 |
·侵蚀单元内不同微地形的种子库密度特征 | 第30-32页 |
·各侵蚀单元各微环境的物种密度特征 | 第32-42页 |
·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 | 第42-45页 |
·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 | 第45-47页 |
·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| 第47-49页 |
·侵蚀单元内地上植被的组成特征与生长状况 | 第47-48页 |
·地上植被与种子库的相似性比较 | 第48-49页 |
·土壤侵蚀环境对土壤种子库分布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·土壤种子库与侵蚀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9页 |
·不同侵蚀部位土壤种子库密度方差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不同侵蚀部位土壤种子库物种数量方差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6页 |
第四章 坡沟侵蚀单元内的营养繁殖体库特征 | 第56-63页 |
·侵蚀单元内具有营养繁殖能力的物种组成特征 | 第56-57页 |
·春秋两季营养繁殖体库的密度特征 | 第57-58页 |
·主要物种的营养繁殖体特征 | 第58-60页 |
·土壤侵蚀环境对营养繁殖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坡沟侵蚀单元内的幼苗库特征 | 第63-74页 |
·侵蚀单元内的幼苗库的物种组成 | 第63-65页 |
·幼苗库的物种多样性 | 第65-67页 |
·幼苗库物种密度特征 | 第67-70页 |
·幼苗库与种子库的相似性 | 第70页 |
·土壤侵蚀环境对幼苗建植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·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| 第74-78页 |
·土壤种子库特征 | 第74-75页 |
·营养繁殖物种特征 | 第75页 |
·幼苗库特征 | 第75-76页 |
·沟坡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解释 | 第76-77页 |
·存在问题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附表 | 第84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