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化背景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. 引言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·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6页 |
2.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6页 |
·关税同盟理论 | 第16-20页 |
·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| 第17-19页 |
·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| 第19-20页 |
·自由贸易区理论 | 第20-25页 |
·从一国的角度分析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| 第20-21页 |
·从两国角度分析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| 第21-25页 |
·其它相关国际贸易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5页 |
·要素禀赋理论 | 第25页 |
·产业内贸易理论 | 第25-26页 |
3.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| 第26-41页 |
·中韩双边贸易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 | 第26-34页 |
·中韩双边贸易现状 | 第26-28页 |
·中韩两国经济开放程度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中韩贸易强度测算 | 第30页 |
·中韩双边贸易发展的潜力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中韩相互投资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韩国对华投资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中国对韩投资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中韩经济互补性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经济资源互补性 | 第36-37页 |
·产品贸易互补性 | 第37-38页 |
·市场互补性 | 第38-39页 |
·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挑战 | 第39-41页 |
·两国对开放敏感产业存在顾虑 | 第39页 |
·大量贸易壁垒的存在 | 第39-40页 |
·中韩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 | 第40-41页 |
·中韩贸易摩擦不断 | 第41页 |
4.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| 第41-54页 |
·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静态效应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 | 第41-43页 |
·贸易创造的局部均衡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动态效应分析 | 第44-54页 |
·投资效应 | 第45-51页 |
·竞争效应 | 第51-53页 |
·规模经济效应 | 第53-54页 |
·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不利影响 | 第54页 |
5. 中国在中韩自由贸易区构建中的对策 | 第54-57页 |
·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 | 第54-55页 |
·采取措施缩减中韩贸易逆差 | 第55-56页 |
·加快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| 第55-56页 |
·通过磋商推动韩国政府改善对华贸易政策 | 第56页 |
·对敏感产业要有计划、分步骤地进行合作 | 第56页 |
·推动两国投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| 第56-57页 |
·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| 第57页 |
6. 结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