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正文 | 第8-42页 |
第一部分 温肺法古代儿科文献研究 | 第9-28页 |
一、儿科温肺法渊源 | 第9-14页 |
(一) 萌芽时期(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) | 第9-10页 |
(二) 初步形成时期(隋唐) | 第10-11页 |
(三) 逐步完善时期(宋金元) | 第11-12页 |
(四) 成熟时期(明清) | 第12-14页 |
二、儿科温肺法立法依据 | 第14-16页 |
(一) 肺的生理特性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理论基础 | 第14页 |
(二) 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正确认识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前提条件 | 第14-16页 |
三、儿科温肺法证治源流探析 | 第16-18页 |
(一) 小儿肺寒证辨析 | 第16-17页 |
(二) 小儿温肺法辨治 | 第17-18页 |
四、古代儿科温肺方药分析 | 第18-28页 |
(一) 选方来源 | 第18-20页 |
(二) 各类药物按出现的频数排序 | 第20-21页 |
(三) 各类药物按出现频次分析 | 第21-22页 |
(四) 古代文献常用温肺药举要及分析 | 第22-26页 |
(五) 儿科温肺方特点探析 | 第26-28页 |
第二部分 温肺法现代儿科研究概况 | 第28-35页 |
一、理论研究 | 第28页 |
二、临床研究 | 第28-31页 |
(一) 防治小儿咳喘 | 第28-30页 |
(二) 治疗小儿尿床 | 第30-31页 |
(三) 治疗小儿肺炎 | 第31页 |
三、方药研究 | 第31-34页 |
(一) 配伍法则 | 第31页 |
(二) 用药特点 | 第31-32页 |
(三) 现代温肺方药分析 | 第32-34页 |
四、剂型研究 | 第34-35页 |
第三部分 分析 | 第35-40页 |
一、古今温肺法儿科应用对比分析 | 第35-39页 |
(一) 古今方药的对比分析 | 第35-37页 |
(二) 古今治法的对比分析 | 第37-38页 |
(三) 古今治疗病种的对比分析 | 第38页 |
(四) 古今剂型的对比分析 | 第38-39页 |
二、温肺法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| 第39-40页 |
(一) 温法与补法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大法 | 第39页 |
(二) 扶正与驱邪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 | 第39页 |
(三) 健脾与补肾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查新报告 | 第47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