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东垣调脾胃治未病的理论研究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正文 | 第9-35页 |
1 脾胃在人体的重要意义 | 第9-15页 |
·脾胃的生理 | 第9-11页 |
·脾胃为元气之本 | 第9-10页 |
·脾胃为升降之枢纽 | 第10-11页 |
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| 第11页 |
·脾胃内伤的病因和病机 | 第11-15页 |
·脾胃内伤的病因 | 第11-13页 |
·脾胃内伤的病机 | 第13-15页 |
2 李东垣调脾胃治未病的理论来源 | 第15-17页 |
·社会因素 | 第16页 |
·地理因素 | 第16页 |
·儒学影响 | 第16页 |
·实践原因 | 第16-17页 |
·反思时弊 | 第17页 |
·师承关系 | 第17页 |
3 李东垣调脾胃治未病 | 第17-35页 |
·重补养胃气 | 第17-22页 |
·四时调养 | 第18页 |
·调畅情志 | 第18-19页 |
·饮食有节 | 第19页 |
·劳逸结合 | 第19-20页 |
·慎避外邪 | 第20页 |
·调理体质偏颇 | 第20-21页 |
·远欲省言 | 第21-22页 |
·善于抓住疾病传变的规律 | 第22-33页 |
·五行生克制化传变 | 第22-25页 |
·经络传变 | 第25-27页 |
·四时加减用药防止疾病传变 | 第27-28页 |
·立补中益气汤有截断扭转作用 | 第28-33页 |
·病后调理 | 第33-35页 |
·扶正养胃,以防食复 | 第33页 |
·动静相宜,以防劳复 | 第33-34页 |
·调畅情志,以防气复 | 第34页 |
·顺应四时,以防邪复 | 第34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查新报告 | 第43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