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提高土地集约节约率,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| 第10页 |
·长株潭“两型社会”建设 | 第10页 |
·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全面启动 | 第10页 |
·区域“融城”不断推进 | 第10-11页 |
·土地供给形势严峻 | 第11页 |
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的需要 | 第11页 |
·实现规模经营,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| 第11-12页 |
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| 第12页 |
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5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4-15页 |
4 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5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6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7 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 | 第18-25页 |
1 望城区概况 | 第18-19页 |
·自然地理条件 | 第18页 |
·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| 第18-19页 |
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土地利用结构 | 第19-20页 |
·土地利用布局 | 第20页 |
·土地利用特点 | 第20页 |
·土地利用问题 | 第20-21页 |
3 望城区农村居民点现状 | 第21-25页 |
第三章 望城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| 第25-28页 |
1 形势背景 | 第25页 |
2 土地功能分区 | 第25-28页 |
第四章 望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 | 第28-40页 |
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| 第2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8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28页 |
2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 | 第28-36页 |
·农村居民点人口的确定 | 第28-29页 |
·农村居民点人均标准 | 第29页 |
·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预测 | 第29-30页 |
·农村居民点现实潜力预测 | 第30-36页 |
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0-33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3页 |
·区位因素可行性分析 | 第33页 |
·自然因素可行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经济因素可行性分析 | 第34页 |
·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3 现实潜力的测算 | 第36-40页 |
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| 第40-45页 |
1 拓宽农村居民点整理融资渠道,确保整个整理过程的资金保障 | 第40页 |
2 盘活土地流转,建立指标周转制度 | 第40-41页 |
3 加强日常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 | 第41页 |
4 规范宅基地用地申请审批程序 | 第41-42页 |
5 加强村镇建设规划,保证规划执行落到实处 | 第42页 |
6 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,科学引导和扶持农民 | 第42页 |
7 制定优惠政策,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| 第42-43页 |
8 注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| 第43-44页 |
9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| 第44-45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