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花棘豆未知化学成分预测及靶向分离方法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Abbreviation | 第9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37页 |
1 棘豆属植物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棘豆属种类与分布 | 第13-14页 |
·小花棘豆植物学研究 | 第14-15页 |
2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| 第15-23页 |
·黄酮类成分 | 第15-18页 |
·生物碱类成分 | 第18-20页 |
·三萜皂苷类成分 | 第20-23页 |
·其它类成分 | 第23页 |
3 棘豆属植物的药理以及毒理研究概况 | 第23-27页 |
·药理研究 | 第23-26页 |
·毒理研究 | 第26-27页 |
4 棘豆属植物的防治与利用 | 第27-37页 |
·防治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利用前景 | 第28-37页 |
第二章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预实验 | 第37-43页 |
1 小花棘豆地下和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初步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37页 |
·方法与结果 | 第37-38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38页 |
2 小花棘豆地下和地上部分系统预实验 | 第38-41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38-3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0-41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小花棘豆黄酮类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预测 | 第43-61页 |
1 黄酮类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预测 | 第43-46页 |
·预测依据 | 第43页 |
·预测方法 | 第43-46页 |
2 液-质联用仪检识 | 第46-59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页 |
·检识结果 | 第47-59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靶向分离 | 第61-121页 |
1 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化学成分靶向分离 | 第61-63页 |
·靶向分离概念 | 第61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61页 |
·实施方法 | 第61-63页 |
2 提取分离流程图 | 第63-72页 |
3 化合物结构鉴定 | 第72-117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72页 |
·方法与结果 | 第72-117页 |
4 小结与讨论 | 第117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2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| 第121-125页 |
1 总结 | 第121-122页 |
2 主要创新点 | 第122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