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6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冲击地压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| ·冲击地压发生概况 | 第12-13页 |
| ·冲击地压理论及其评述 | 第13-17页 |
| ·冲击危险性评价与冲击地压预测技术 | 第17-20页 |
| ·冲击地压控制技术与途径 | 第20-21页 |
| ·冲击地压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| 第21-22页 |
| ·急倾斜特厚煤层巷道冲击地压是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 | 第22-24页 |
| ·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埋藏条件及开采方法特殊 | 第22-23页 |
| ·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在国内首次发生 | 第23页 |
| ·急倾斜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不足 | 第23-24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| 2 煤岩层冲击倾向性测试及地应力测量 | 第26-41页 |
| ·煤岩层冲击倾向性试验研究 | 第26-31页 |
| ·冲击倾向性指标 | 第26-29页 |
| ·华亭煤矿冲击倾向性测定结果 | 第29-31页 |
| ·矿井地应力测量 | 第31-41页 |
| ·水压致裂平面应力测量原理 | 第32-34页 |
| ·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测试结果处理与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华亭煤矿地应力测量结果 | 第36-41页 |
| 3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矿压特征研究 | 第41-73页 |
| ·引言 | 第41-43页 |
| ·华亭煤矿煤层地质条件及生产技术条件 | 第43-45页 |
| ·煤层赋存特征 | 第43-44页 |
| ·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开采方法简述 | 第44-45页 |
| ·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| 第45-57页 |
| ·实验模型设计 | 第45-49页 |
| ·模型的开采方法和观测内容 | 第49页 |
| ·模型实验过程 | 第49-53页 |
| ·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3-57页 |
| ·数值模拟研究 | 第57-66页 |
| ·计算模型建立 | 第57-59页 |
| ·地表移动模拟 | 第59-60页 |
| ·岩层移动模拟 | 第60-63页 |
| ·采动应力分布及与地应力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63-66页 |
| ·现场实测研究 | 第66-68页 |
| ·地表实际的垮落形态 | 第66-67页 |
| ·采动影响现场观测 | 第67-68页 |
| ·急倾斜放顶煤顶板岩层沿倾斜悬臂梁结构模型 | 第68-71页 |
| ·小结 | 第71-73页 |
| 4 华亭煤矿冲击地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| 第73-85页 |
| ·华亭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| 第73-76页 |
| ·两次典型冲击地压事故分析 | 第76-78页 |
| ·华亭煤矿冲击地压成因分析 | 第78-82页 |
| ·冲击地压防治方案 | 第82-83页 |
| ·防治思路 | 第82-83页 |
| ·治理方案 | 第83页 |
| ·小结 | 第83-85页 |
| 5 急倾斜煤层坚硬顶板爆破断顶技术与实施 | 第85-94页 |
| ·爆破断顶原理 | 第85-86页 |
| ·深孔爆破断顶的实现机制 | 第86-87页 |
| ·深孔爆破工艺参数设计 | 第87-89页 |
| ·深孔爆破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| 第89-93页 |
| ·深孔爆破的实施 | 第89-91页 |
| ·深孔爆破效果分析 | 第91-93页 |
| ·小结 | 第93-94页 |
| 6 冲击地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| 第94-122页 |
| ·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原理 | 第94-99页 |
| ·冲击地压巷道破坏特征及对支护的要求 | 第94-95页 |
| ·锚杆支护对冲击地压巷道的适应性分析 | 第95-96页 |
| ·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作用原理 | 第96-99页 |
| ·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技术 | 第99-106页 |
| ·抗冲击锚杆支护系统的概念 | 第99-100页 |
| ·抗冲击锚杆支护系统组成构件 | 第100-106页 |
| ·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设计 | 第106-115页 |
| ·冲击地压巷道能量校核设计法的提出 | 第106-107页 |
| ·冲击地压巷道能量校核设计法 | 第107-115页 |
| ·华亭煤矿冲击地压巷道支护设计 | 第115-121页 |
| ·巷道的基本条件 | 第115-116页 |
| ·华亭煤矿604工作面回风顺槽支护设计 | 第116-121页 |
| ·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| 7 结论 | 第122-125页 |
| 8 论文的创新点与展望 | 第125-126页 |
| ·论文创新点 | 第125页 |
| ·展望 | 第125-12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6-134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134-135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35页 |
|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| 第135-137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