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(选择性剪接及其生物学意义) | 第7-17页 |
·选择性剪接介绍 | 第7-12页 |
·基因的选择性剪接 | 第7-8页 |
·选择性剪接的作用模式 | 第8-9页 |
·选择性剪接的调控机制 | 第9-11页 |
·选择性剪接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选择性剪接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| 第12-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-17页 |
第二章 不同剪接频率外显子的组成特征分析 | 第17-39页 |
·背景介绍 | 第17-18页 |
·ASE 与CSE 的特征比较 | 第17页 |
·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外显子各组成特征对剪接频率的影响 | 第18-32页 |
·外显子长度对剪接频率的影响 | 第18-21页 |
·ESE 对剪接频率的影响 | 第21-24页 |
·GC 含量对剪接频率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·重复元件对剪接频率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非选择性剪接小鼠基因与同源人类选择性剪接基因的比较分析 | 第27-31页 |
·外显子的剪接频率与剪接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小鼠基因转录组的扩增预测 | 第32-35页 |
·材料方法 | 第3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9页 |
第三章 全文小结 | 第39-41页 |
附录 | 第41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