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民政工作论文--其他论文

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民间组织参与问题研究--以5.12汶川大地震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7页
一、绪论第7-16页
 (一) 研究的缘起第7-8页
 (二)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8-10页
 (三) 核心概念界定及运用理论第10-15页
 (四) 研究方法第15-16页
二、5.12 汶川大地震后民间组织参与的特点第16-20页
 (一) 民间组织反应积极迅速第16-17页
 (二) 民间组织部分地联合行动第17-18页
 (三) 民间组织的救援较为专业化第18页
 (四) 民间组织的救援具有持续性第18-20页
三、民间组织在参与治理5.12 汶川大地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0-27页
 (一) 民间组织在参与治理5.12 汶川大地震中存在的问题第20-23页
  1、民间组织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第20-21页
  2、民间组织整体协调能力不强第21页
  3、民间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足第21-22页
  4、民间组织缺乏与政府的沟通合作机制第22-23页
 (二) 制约我国民间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原因分析第23-27页
  1、民间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23-24页
  2、民间组织发展所需资金不足第24页
  3、民间组织自身理念缺乏,工作机制不健全第24-25页
  4、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限制第25页
  5、志愿文化方面的缺乏第25-27页
四、促进我国民间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对策第27-39页
 (一) 改革民间组织的传统管理体制第27-28页
 (二) 明确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第28-29页
 (三) 积极筹集民间组织发展所需的资金第29-31页
 (四) 提高民间组织自身能力第31-33页
  1、加强民间组织的理念建设第31-32页
  2、提高民间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专业化水平第32页
  3、健全民间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工作机制第32-33页
 (五) 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互动的危机应对机制第33-36页
  1、促进政府与民间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第33-34页
  2、明确定位政府与民间组织在危机治理中的角色第34页
  3、建立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第34-36页
 (六) 加强公民文化建设,积极培育公民的志愿精神第36-39页
  1、培养公民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第36页
  2、培养公民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第36-37页
  3、培养公民的志愿精神第37-39页
五、结论第39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4-45页
后记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成效、问题与对策
下一篇: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经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