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·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| 第10-12页 |
·湖泊富营养化概念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
·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| 第11-12页 |
·磷的湖泊富营养化限制因子作用 | 第12-16页 |
·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主要途径 | 第13-14页 |
·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5页 |
·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湖泊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技术 | 第16-22页 |
·破坏性采集间隙水技术 | 第16-19页 |
·原位采集间隙水技术 | 第19-22页 |
·论文选题依据、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·论文选题依据与意义 | 第22页 |
·论文研究思路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利用微型Peeper技术获取沉积物间隙水磷 | 第24-29页 |
·微型Peeper技术研究 | 第24-26页 |
·微型Peeper原材料 | 第24页 |
·微型Peeper设计尺寸 | 第24-25页 |
·微型Peeper组装 | 第25页 |
·微型Peeper采集间隙水 | 第25页 |
·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| 第25-26页 |
·沉积物间隙水平衡时间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利用DET技术获取沉积物间隙水磷 | 第29-42页 |
·DET技术研究 | 第29-31页 |
·凝胶薄膜制备 | 第29页 |
·提取剂选择 | 第29-30页 |
·间隙水磷实测 | 第30页 |
·间隙水剖面分析比较 | 第30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| 第31页 |
·提取剂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·间隙水实测 | 第32-33页 |
·间隙水剖面分析对比 | 第33-34页 |
·研究区域介绍 | 第34-36页 |
·太湖沉积物间隙水磷的垂向分布特征 | 第36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2-44页 |
·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42页 |
·研究不足及其展望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4页 |
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| 第54-5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