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第一节 鉴定人(专家证人)介入诉讼的必然性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鉴定人制度与专家证人制度比较分析 | 第12-15页 |
一、鉴定人制度和专家证人制度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二、鉴定人制度和专家证人制度利弊分析 | 第13页 |
三、鉴定人制度和专家证人制度的融合趋势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完善刑事司法鉴定程序的原则 | 第15-20页 |
第一节 正当程序原则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价值平衡原则 | 第16-20页 |
第三章 刑事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 | 第20-36页 |
第一节 两大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分析 | 第20-26页 |
一、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分析 | 第20-24页 |
二、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人启动程序分析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反思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完善 | 第27-36页 |
一、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条件设想 | 第28-31页 |
二、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设想 | 第31-36页 |
第四章 刑事司法鉴定的质证与认证程序 | 第36-48页 |
第一节 国外鉴定意见(专家证言)质证、认证程序考察 | 第36-39页 |
一、大陆法系国家鉴定意见质证、认证程序考察 | 第36-38页 |
二、英美法系国家专家意见质证、认证程序考察 | 第38-39页 |
三、两大法系鉴定意见(专家证言)质证、认证程序评价 | 第39页 |
第二节 我国鉴定意见质证、认证程序分析 | 第39-41页 |
一、我国关于鉴定意见质证、认证程序的规定 | 第39-40页 |
二、我国鉴定意见质证、认证程序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完善我国鉴定意见质证、认证程序的设想 | 第41-48页 |
一、强化质证权的保障措施 | 第42-43页 |
二、规范庭审程序中对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 | 第43-44页 |
三、明确影响鉴定意见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各种情形的法律后果 | 第44-46页 |
四、规范法官的认证行为,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刑事司法鉴定的救济程序 | 第48-52页 |
第一节 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 | 第48-50页 |
一、补充鉴定 | 第48页 |
二、重新鉴定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对鉴定意见的审查 | 第50-52页 |
一、第二审程序中对鉴定意见的审查 | 第50-51页 |
二、审判监督程序中对鉴定意见的审查 | 第51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后记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