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概念与特征 | 第8-11页 |
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概念 | 第8页 |
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特征 | 第8-11页 |
一、抽象行政行为对竞争形成了实质限制 | 第8-9页 |
二、抽象行政行为的行使具有违法性 | 第9页 |
三、狭隘的经济利益性 | 第9-10页 |
四、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危害广泛性与持续性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11-13页 |
一、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| 第11页 |
二、法治社会的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的欠发达 | 第11-12页 |
三、对抽象行政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 | 第12页 |
四、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存在便利性与隐蔽性 | 第12页 |
五、抽象行政行为运作机制的不透明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危害分析 | 第13-18页 |
一、破坏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,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| 第13-14页 |
二、导致市场机制效率的丧失,阻碍公平竞争 | 第14-15页 |
三、滋生腐败,助长社会不正之风 | 第15页 |
四、拉大贫富差距,激化社会矛盾 | 第15-16页 |
五、危害社会整体利益,侵害消费者权益 | 第16页 |
六、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,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方式与表现形式 | 第18-21页 |
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方式 | 第18-19页 |
一、违反上位法,超越职权制定文件限制竞争 | 第18页 |
二、假借经济管理的名义限制竞争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| 第19-21页 |
一、限定他人购买或使用其指定的商品或服务 | 第19页 |
二、强制他人购买本地生产的产品 | 第19页 |
三、促销本地产品,排斥外地产品的进入 | 第19-20页 |
四、强制企业联合 | 第20页 |
五、不认为是限制竞争的行为 | 第20-21页 |
第四章 关于我国现行立法不足与监督体制的缺陷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关于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方面的立法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立法的不足 | 第22-24页 |
一、没有形成完整法律体系 | 第23页 |
二、权威不足,公信力较弱 | 第23页 |
三、制裁不力 | 第23-24页 |
四、救济渠道不畅通,对受害者保护力度不够 | 第24页 |
第三节 我国现行对限制竞争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体制的缺陷 | 第24-27页 |
一、权力机关对限制竞争的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二、行政机关对限制竞争的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6页 |
三、司法机关对限制竞争的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第五章 对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规制构想 | 第27-40页 |
第一节 权力机关层面的规制构想 | 第27-28页 |
一、设立专门的机构 | 第27页 |
二、加强事前监督审查和动态监督审查 | 第27-28页 |
三、加强事后监督审查 | 第28页 |
四、加强自身建设,提高监督审查能力 | 第28页 |
第二节 行政机关层面的规制构想 | 第28-33页 |
一、行政复议的纵向规制 | 第28-31页 |
二、行政监察的横向规制 | 第31-32页 |
三、行政机关的内部规制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司法机关层面的规制构想 | 第33-37页 |
一、司法规制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具有广泛的优越性 | 第33-34页 |
二、关于对限制竞争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具体问题 | 第34-37页 |
第四节 其他规制方法 | 第37-40页 |
一、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| 第37页 |
二、建立行政问责制度 | 第37-38页 |
三、完善国家赔偿责任 | 第38-39页 |
四、完善行政听证制度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