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戏剧艺术论文--中国戏剧艺术论文--地方剧艺术论文

西口路上的文化地标--包头地区二人台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7-9页
引言第9-13页
 一、二人台是晋、陕、蒙三地共有的艺术形式第9页
 二、西口路及包头市在二人台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9-10页
 三、目前包头市区民间二人台的生存状况第10-11页
 四、对二人台音乐本体研究状况的综述第11-13页
第一节 西口路上的二人台第13-24页
 一、文献中有关走西口的历史第13-16页
 二、二人台的源流及发展第16-23页
  (一) 关于二人台原生地的讨论第16-19页
  (二) 关于二人台形成时间的讨论第19-21页
  (三) 关于二人台角色、音乐、传统曲目的介绍第21-23页
 三、走西口与二人台的关系第23-24页
第二节 包头地区二人台现状的调查第24-38页
 一、历史上包头地区对于二人台产生、发展的重要性第24-25页
 二、当前二人台在包头地区的发展第25-35页
  (一) 自娱自乐型第25-26页
  (二) 有组织非盈利型第26-31页
  (三) 盈利型二人台班社第31-35页
 三、现状调查后的思考第35-38页
  (一) 二人台的功能性及其审美特征第35页
  (二) 关于二人台"糟粕"曲目的理解第35-36页
  (三) 传统与现代碰撞下二人台的发展第36-38页
第三节 对二人台十个主要唱腔及相关民歌的分析第38-83页
 一、区域范围的限定以及民歌、二人台唱腔选择的原因第38页
 二、对晋、陕、蒙三地的民歌及二人台唱腔分析第38-83页
  (一) 《走西口》第39-48页
  (二) 《水刮西包头》第48-52页
  (三) 《打金钱》第52-56页
  (四) 《种洋烟》第56-60页
  (五) 《打连成(拜大年)》第60-65页
  (六) 《碾糕面》第65-69页
  (七) 《珍珠倒卷帘》第69-71页
  (八) 《五哥放羊》第71-76页
  (九) 《十对花》第76-79页
  (十) 《挂红灯》(又名"刮大风")第79-83页
结语第83-87页
 一、从二人台唱腔音乐形态中透视其地域性关系第83页
 二、从民歌发展到二人台唱腔的变化规律第83-85页
 三、社会变迁下二人台的角色定位第85-87页
附录一第87-93页
附录二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98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第98-99页
致谢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岭南民间风貌研究
下一篇:京剧艺术片发展与审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