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(Summary)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庾信的诗歌创作 | 第10-19页 |
第一节 庾信的前期诗歌 | 第11-14页 |
一、浮糜绮艳之作 | 第11-12页 |
二、清新入律之作 | 第12-13页 |
三、开后期老成之作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庾信的后期诗歌 | 第14-19页 |
一、绮艳应和之作 | 第14-15页 |
二、清新流丽之作 | 第15-16页 |
三、悲慨老成之作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唐宋诗话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释 | 第19-34页 |
第一节 唐及唐前对庾信的评价概述 | 第20-26页 |
一、宇文逌对庾信的高度赞扬 | 第20-22页 |
二、隋及初唐史家对庾信的接受——臣子庾信与诗人庾信的分裂 | 第22-25页 |
三、杜甫对庾信的诗本位接受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宋诗话对庾信诗歌接受阐释 | 第26-34页 |
一、黄庭坚对庾信诗歌的批评 | 第26-29页 |
二、宋诗话中庾信与杜甫的关系研究 | 第29-31页 |
三、宋诗话中关于庾信人品的评价研究 | 第31-32页 |
四、宋诗话中关于庾信诗歌声律方面的研究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明诗话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释 | 第34-64页 |
第一节 明初诗话关于庾信诗歌的接受阐述 | 第35-39页 |
一、周叙《诗学梯航》对庾信的接受阐释 | 第35-36页 |
二、单宇《菊坡丛话》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36-38页 |
三、朱奠培《松石轩诗评》对庾信诗歌的评论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明中期诗话关于庾信诗歌的接受阐述 | 第39-45页 |
一、皇甫汸和何良俊对庾信诗歌风格的否定 | 第39-40页 |
二、杨慎《升庵诗话》对庾信诗歌的诗本位阐释 | 第40-43页 |
三、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对庾信诗歌的诗本位接受 | 第43-45页 |
第三节 明晚期诗话对庾信的接受阐释 | 第45-64页 |
一、徐师曾、杨良弼、梁桥、谭浚等诗话家对庾信的接受 | 第45-48页 |
二、胡应麟《诗薮》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48-52页 |
三、许学夷《诗源辩体》对庾信诗歌的诗本位阐释 | 第52-56页 |
四、冯復京《说诗补遗》对庾信诗歌的诗本位阐释 | 第56-60页 |
五、晚明诗话中庾信与杜甫关系研究 | 第60-62页 |
六、张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》对庾信的总结性阐释 | 第62-64页 |
第四章 清诗话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64-94页 |
第一节 明末清初诗话对庾信诗歌的批评阐释 | 第65-77页 |
一、全祖望、王夫之对庾信的对立批评 | 第65-69页 |
二、吴乔、毛先舒、贺贻孙、田雯、牟原相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69-73页 |
三、叶矫然《龙性堂诗话》对庾信诗歌的诗本位阐释 | 第73-77页 |
第二节 清中期诗话对庾信诗歌的批评阐释 | 第77-85页 |
一、叶燮、王士祯、赵执信、黄子云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77-80页 |
二、沈德潜对庾信诗歌的诗本位接受阐释 | 第80-82页 |
三、袁枚、赵翼、翁方纲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82-85页 |
第三节 清末期诗话对庾信诗歌的批评阐释 | 第85-94页 |
一、李调元、王寿昌、潘得与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85-89页 |
二、刘熙载、方东树对庾信诗歌的接受阐释 | 第89-91页 |
三、倪璠的《庾子山集注·题辞》对庾信的总结性阐释 | 第91-94页 |
结语 | 第94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7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