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钱澄之《屈诂》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绪论第5-15页
第一章 《屈诂》产生的时代及作者第15-36页
 第一节 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潮与桐城的文化氛围第15-20页
  一 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第15-17页
  二 桐城文化氛围与桐城派先驱钱澄之第17-20页
 第二节 钱澄之的生平与学术思想第20-36页
  一 钱澄之的家世与生平第20-24页
  二 文人、学人、遗民三位一体的身份第24-30页
  三 钱澄之的学术思想第30-36页
第二章 《屈诂》评析第36-61页
 第一节 《屈诂》的成书、版本及编撰体例第36-39页
 第二节 《屈诂》对屈赋文本的解读第39-48页
  一 对屈赋各篇诗旨、章旨的分析第39-42页
  二 对屈赋各篇篇章结构的探析第42-45页
  三 对屈赋中诗人的情志及内心世界的把握第45-48页
 第三节 《离骚总诂》评析第48-58页
  一 对《离骚》思想内容的系统梳理第48-50页
  二 对屈原的遭际、政治理想的品评第50-53页
  三 对《离骚》中香草体系的认识第53-58页
 第四节 《屈诂》的不足之处第58-61页
第三章 钱澄之的楚辞观与方法论第61-79页
 第一节 “庄屈无二道”的庄骚融通思想第61-63页
 第二节 “以屈继诗”第63-71页
  一 以治诗方法阐释屈赋第64-70页
  二 从《小雅·车辖》到《离骚》求女第70-71页
 第三节 “不敢强事穿凿以曲求其悲愤”第71-79页
结语第79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参考文献举要第81-86页
附录第86-97页
 附录一 主要研究成果第86-87页
 附录二 钱澄之年谱第87-90页
 附录三 《屈诂》相关研究一览表第90-93页
 附录四 《屈诂》版本之书影三种第93-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诗经》的方位文化研究
下一篇:历代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歌接受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