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现状介绍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现有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问题 | 第12-28页 |
·拆迁补偿法律规范不协调 | 第12-14页 |
·调整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不统一 | 第12页 |
·现有的《拆迁条例》超越立法权限 | 第12-13页 |
·房屋拆迁补偿的义务主体产生混乱 | 第13-14页 |
·公平补偿原则的缺失 | 第14-16页 |
·法律没有明确公平补偿原则 | 第14-15页 |
·我国没有实行公平补偿原则 | 第15-16页 |
·拆迁补偿的范围过窄 | 第16-18页 |
·缺少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 | 第16-17页 |
·缺少对预期收益的补偿 | 第17-18页 |
·缺少无形利益的补偿 | 第18页 |
·拆迁补偿的评估不公正 | 第18-21页 |
·被拆迁人没有定价权 | 第19页 |
·评估方法存在问题 | 第19-21页 |
·拆迁补偿的方式过少 | 第21-22页 |
·货币补偿不能完全保证被拆迁人的居住权益 | 第21页 |
·异址产权调换使被拆迁人的居住地边缘化 | 第21-22页 |
·拆迁补偿的程序不健全 | 第22-25页 |
·缺少补偿的前置程序 | 第22-23页 |
·补偿金的获得缺乏保障 | 第23页 |
·强制拆迁的适用缺乏限制 | 第23-25页 |
·拆迁补偿的救济途径不畅通 | 第25-28页 |
·行政裁决不能有效地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| 第25-26页 |
·行政诉讼存在救济不足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域外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分析 | 第28-37页 |
·法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土地征收权由不同的机关行使 | 第28-29页 |
·法官确定补偿金额 | 第29-30页 |
·紧急程序的适用 | 第30-31页 |
·美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土地征收补偿有完善的法律规定 | 第31-32页 |
·公平补偿原则的内容 | 第32-33页 |
·公平市场价值为主的补偿标准 | 第33-34页 |
·香港地区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保障居住权的补偿原则 | 第34-35页 |
·对于困难户的照顾政策 | 第35-36页 |
·评估机构公平确定补偿金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完善我国城市拆迁补偿制度的建议 | 第37-57页 |
·制定统一的房屋拆迁补偿法律 | 第37-40页 |
·现有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法律规定 | 第37-38页 |
·制定统一的拆迁补偿法 | 第38-40页 |
·确立公平的补偿原则 | 第40-42页 |
·防止政府盲目拆迁 | 第40-41页 |
·尊重公民财产权 | 第41-42页 |
·扩大拆迁补偿的范围 | 第42-44页 |
·增加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 | 第42-43页 |
·增加对预期收益的补偿 | 第43-44页 |
·增加对无形利益的补偿 | 第44页 |
·设立公正的拆迁评估制度 | 第44-47页 |
·公正地选定评估机构 | 第44-45页 |
·规范拆迁评估机构人员的责任体制 | 第45页 |
·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共同委托评估机构 | 第45-46页 |
·公开评估过程 | 第46页 |
·明确市场比较法作为主要的评估方法 | 第46-47页 |
·增加拆迁补偿的方式 | 第47-51页 |
·确立原址产权调换的补偿方式 | 第47-48页 |
·异址产权调换应增加补偿款 | 第48-49页 |
·货币补偿达到原有区域二手房价格 | 第49页 |
·增加社会保障的补偿方式 | 第49-51页 |
·规范拆迁补偿程序 | 第51-54页 |
·规范补偿的前置程序 | 第51-52页 |
·规范补偿金的支付 | 第52-53页 |
·规范强制拆迁 | 第53-54页 |
·畅通拆迁补偿救济途径 | 第54-57页 |
·取消行政裁决 | 第54页 |
·确立司法救济为主的方式 | 第54-56页 |
·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采用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