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| 第16-26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动因的理论诠释 | 第16-21页 |
·信息经济学角度 | 第16-19页 |
(1)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6页 |
(2) 信号传递理论 | 第16-17页 |
(3)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7-18页 |
(4) 有效市场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博弈论角度 | 第19-21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关系 | 第21页 |
·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成本与效益分析 | 第21-26页 |
·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收益 | 第22-24页 |
·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成本 | 第24-26页 |
3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动因 | 第26-39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| 第26-29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概念 | 第26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手段 | 第26页 |
·美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| 第26-27页 |
·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| 第27-29页 |
·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| 第29-31页 |
·市场机制的作用 | 第29页 |
·公司规模 | 第29-30页 |
·合同动机 | 第30页 |
·公司业绩 | 第30页 |
·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程度 | 第30-31页 |
·推动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动因 | 第31-34页 |
·减少信息不对称 | 第31页 |
·揭示企业成长与核心竞争能力 | 第31-32页 |
·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| 第32页 |
·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| 第32-33页 |
·降低资本成本 | 第33页 |
·获得比较优势 | 第33-34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及应用 | 第34-39页 |
·衡量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方法 | 第34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衡量方法的应用 | 第34-39页 |
4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39-44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证券监督部门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规制 | 第39-40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 | 第40-41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| 第41-42页 |
·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 | 第42页 |
·缺乏中介机构对信息的需求 | 第42-43页 |
·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 | 第43-44页 |
5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国际差异比较 | 第44-49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国际差异的分类评价 | 第44-46页 |
·第一类国家的自愿性信息披露 | 第44-45页 |
·第二类国家的自愿性信息披露 | 第45-46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国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6-49页 |
·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| 第46页 |
·融资体系和结构 | 第46-47页 |
·法律体系 | 第47页 |
·会计职业团体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| 第47-49页 |
6 未来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构想 | 第49-55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制度引导 | 第49-50页 |
·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| 第50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规范 | 第50-51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环境支持 | 第51-52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管制措施 | 第52-53页 |
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保障措施 | 第53-55页 |
7 结论及创新点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