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1 引言 | 第12-25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| ·植物逆境响应基因的信号传导通路 | 第12-14页 |
| ·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| ·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| ·SAMS 基因研究进展 | 第18-24页 |
| ·本论文的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24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40页 |
| ·野生大豆ESTs 的筛选 | 第25-26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5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GsSAMS 全长基因的克隆 | 第26-30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6-30页 |
| ·GsSAMS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0-34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0-34页 |
| ·GsSAMS 基因对苜蓿的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再生 | 第34-36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4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·转GsSAMS 基因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| 第36-40页 |
| ·转GsSAMS 基因抗性植株的PCR 检测 | 第36-37页 |
| ·转基因植株的RT-PCR 检测 | 第37-40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5页 |
| ·野生大豆目的ESTs 的筛选 | 第40-41页 |
| ·目的 ESTs 序列信息 | 第40页 |
| ·目的 ESTs 的序列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GsSAMS 全长基因的克隆 | 第41-45页 |
| ·野生大豆总 RNA 的提取 | 第41页 |
| ·GsSAMS 基因的PCR 扩增 | 第41-42页 |
| ·GsSAMS 基因序列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·GsSAMS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5-48页 |
| ·植物表达载体 pCS29A 的构建 | 第45-46页 |
| ·植物表达载体pCSE12 的构建 | 第46-47页 |
| ·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 | 第47-48页 |
| ·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再生 | 第48-51页 |
| ·固杀草筛选压力的确定 | 第48-50页 |
| ·抗性芽的筛选 | 第50页 |
| ·转 GsSAMS 基因抗性植株的再生 | 第50-51页 |
| ·转 GsSAMS 基因抗性植株生物学检测 | 第51-55页 |
| ·转 GsSAMS 基因抗性植株 PCR 检测 | 第51-55页 |
| 4 讨论 | 第55-57页 |
| 1. 目的基因的选择 | 第55页 |
| 2. 启动子的选择 | 第55页 |
| 3. 植物材料的选择 | 第55-56页 |
| 4. 固杀草作为筛选剂 | 第56页 |
| 5. DNA 提取 | 第56页 |
| 6. PCR 检测 | 第56页 |
| 7. 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56-57页 |
| 5 结论 | 第57-58页 |
| 1. 目的基因序列的获得与分析 | 第57页 |
| 2. GsSAMS 全长基因的克隆 | 第57页 |
| 3.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57页 |
| 4.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| 第57页 |
| 5. 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