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--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--大豆病虫害论文

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作用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1 绪论第14-25页
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病第14-18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病原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生活史第15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病症状及危害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繁殖特性第16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自然衰退现象第17-18页
   ·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上的寄生菌物第18-20页
     ·主要寄生真菌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细菌巴氏杆菌第19-20页
   ·被毛孢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形态特征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被毛孢侵染机制第21页
     ·被毛孢的分布第21页
     ·营养要求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变异性第22页
     ·寄主密度依赖寄生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效果评价第23页
   ·目前存在问题第23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与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4-25页
2 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J2活性影响第25-30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株第25页
     ·供试线虫第25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及试剂第25-26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J2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对卵孵化抑制率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对J2致死率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2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第27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J2活性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·讨论第28-2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9-30页
3 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趋性的影响第30-35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株第30页
     ·供试线虫第30页
     ·仪器设备及试剂第30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代谢物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 ·大豆胞囊线虫J2制备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大豆根浸出液的制备第31页
     ·大豆幼根的培养第31页
     ·1-10代谢物、大豆根浸出液及幼根对J2分布影响测定第31-3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·1-10代谢物、大豆根浸出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趋性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·1-10代谢物影响下J2对大豆幼根趋性的变化第33页
   ·讨论第33-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4-35页
4 明尼苏达被毛孢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的影响第35-4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株第35页
     ·供试线虫第35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备及试剂第35-36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大豆品种第36页
     ·盆栽土样第36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36页
     ·数据收集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不同菌株对大豆生长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接种明尼苏达被毛孢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分布影响第37-40页
   ·讨论第40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2页
5 明尼苏达被毛孢不同接菌量对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的影响第42-50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株第42页
     ·供试线虫第42页
     ·大豆品种第42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备及试剂第42-43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3页
     ·盆栽土样第43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·数据收集第43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4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不同接菌量对大豆生长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·明尼苏达被毛孢1-10不同接菌量对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分布影响第45-49页
   ·讨论第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7页
附录第57-5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哈尔滨地区光肩星天牛(Anoplophora glabripennis(Motschulsky))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研究
下一篇:不同给水和施肥条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