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德惠凹陷中浅层成藏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7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4页 |
一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0-12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2-13页 |
四、完成主要工作量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区地理位置 | 第14页 |
·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 | 第14-16页 |
·大地构造背景 | 第14-15页 |
·德惠凹陷构造特征 | 第15页 |
·构造演化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区勘探概况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 | 第17-27页 |
·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| 第17-22页 |
·层序界面识别 | 第17-19页 |
·层序格架的建立 | 第19-20页 |
·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区沉积特征 | 第22-27页 |
·沉积相展布特征 | 第22-25页 |
·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演化与沉积模式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烃源岩评价 | 第27-43页 |
·烃源岩分布(地质)特征 | 第27-32页 |
·暗色泥岩含量统计分布特征 | 第27-30页 |
·暗色泥岩平面地质分布特征 | 第30-32页 |
·烃源岩地化特征 | 第32-37页 |
·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及丰度 | 第32-35页 |
·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| 第35-37页 |
·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| 第37-41页 |
·烃源岩评价综述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| 第43-57页 |
·储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 | 第43-50页 |
·储层特征 | 第43-47页 |
·盖层特征 | 第47-49页 |
·生储盖组合划分 | 第49-50页 |
·典型油气藏特征 | 第50-53页 |
·万金塔构造CO_2 气藏特征 | 第50-51页 |
·农安构造油气藏特征 | 第51-52页 |
·布海—小合隆气藏特征 | 第52-53页 |
·油气成藏模式 | 第53-55页 |
·原生油气成藏模式 | 第54页 |
·次生油气成藏模式 | 第54-55页 |
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| 第55-57页 |
·中浅层原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| 第55-56页 |
·中浅层次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有利区带优选 | 第57-65页 |
·油气成藏系统划分 | 第57-60页 |
·浅部成藏系统 | 第58页 |
·中部成藏系统 | 第58-59页 |
·深部成藏系统 | 第59-60页 |
·有利区带优选 | 第60-65页 |
·中浅层原生油气藏形成有利区带优选 | 第60-62页 |
·中浅层次生油气藏形成有利区带优选 | 第62-63页 |
·德惠凹陷中浅层利区带优选 | 第63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72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