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7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引言 | 第14-17页 |
第一章 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大鼠炎症因子、胃粘膜修复因子的影响 | 第17-31页 |
1 仪器、试药与材料 | 第18-19页 |
1.1 仪器 | 第18页 |
1.2 试剂与耗材 | 第18-19页 |
1.3 饮片 | 第19页 |
1.4 动物 | 第19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1 样品采集及处理 | 第19-20页 |
2.2 检测指标及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3 统计学处理 | 第23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23-29页 |
3.1 大鼠一般生理状况及体重变化观察 | 第23页 |
3.2 胃黏膜损伤的大体观察 | 第23-25页 |
3.3 胃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| 第25-27页 |
3.4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(ELISA)测定血清IL-2、IL-8、TNF-α含量 | 第27-28页 |
3.5 蛋白质印迹法(Western Blot)检测胃组织EGF、Bcl-2 蛋白表达水平 | 第28-29页 |
4 小结与讨论 | 第29-31页 |
4.1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判 | 第29页 |
4.2 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4.3 对胃黏膜修复因子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研究 | 第31-54页 |
1 仪器、试药与材料 | 第31-32页 |
1.1 仪器 | 第31-32页 |
1.2 试剂与耗材 | 第32页 |
1.3 饮片 | 第32页 |
1.4 动物 | 第3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1 样品采集及处理 | 第32页 |
2.2 DNA提取及质量检验 | 第32-33页 |
2.3 细菌16S r DNA PCR扩增 | 第33页 |
2.4 Miseq文库的构建和上机测序 | 第33页 |
2.5 优化序列统计 | 第33-34页 |
2.6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4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34-51页 |
3.1 样本总DNA质量检验 | 第34-35页 |
3.2 细菌16S r DNA PCR扩增 | 第35页 |
3.3 优化序列信息及样本数据统计 | 第35-37页 |
3.4 OTU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5 样本稀释曲线及Alpha多样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6 Beta多样性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7 群落组成及物种差异分析 | 第43-49页 |
3.8 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| 第49-51页 |
4 小结与讨论 | 第51-54页 |
4.1 样本稀释曲线及Alpha多样性分析 | 第51页 |
4.2 Beta多样性分析 | 第51页 |
4.3 门水平物种差异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4 属水平物种差异分析 | 第52-54页 |
第三章 肠道菌群对半夏泻心汤生物碱、黄酮类成分的代谢差异研究 | 第54-76页 |
1 仪器、试药与材料 | 第54-56页 |
1.1 仪器 | 第54-55页 |
1.2 试剂与耗材 | 第55页 |
1.3 对照品 | 第55页 |
1.4 饮片 | 第55页 |
1.5 动物 | 第55-56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56-59页 |
2.1 样本采集及处理 | 第56页 |
2.2 LC-MS/MS测定条件 | 第56-58页 |
2.3 数据处理分析 | 第58-59页 |
3 结果 | 第59-73页 |
3.1 生物碱类成分及代谢产物UHPLC-LTQ-Orbitrap-MS分析 | 第59-65页 |
3.2 黄酮类成分及其代谢产物UHPLC-LTQ-Orbitrap-MS分析 | 第65-70页 |
3.3 生物碱及黄酮成分代谢差异分析 | 第70-71页 |
3.4 多元统计分析 | 第71-73页 |
4 小结与讨论 | 第73-76页 |
4.1 LC-MS条件的优化 | 第73-74页 |
4.2 生物碱及黄酮类成分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| 第74页 |
4.3 数据多元统计分析 | 第74-76页 |
全文总结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8页 |
附录Ⅰ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和人体健康、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| 第88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7页 |
附录Ⅱ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