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有机化学论文

设计、合成、表征分子探针用以研究2-酮戊二酸的信号作用和构效关系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9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9-43页
 第一节 三羧酸循环简介第19-20页
 第二节 2-酮戊二酸及其生理功能第20-28页
     ·2-OG的基本生理功能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·参与三羧酸循环碳的代谢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·参与氮的代谢第22-24页
     ·2-OG的其它生理功能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·2-OG与Fe~(2+)/2-OG氧化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·2-OG与G蛋白偶联受体第26-28页
 第三节 2-OG信号分子作用的研究概况第28-37页
     ·信号分子与受体第28-29页
     ·PⅡ蛋白介导的2-OG信号传导机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·NtcA蛋白介导的2-OG信号传导机制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·缺氮起始信号及2-OG信号分子的确认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·信号响应及信号传导第36-37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37-38页
 参考文献第38-43页
第二章 选题思想及意义第43-61页
 第一节 受体蛋白识别和标记方法概述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光亲和标记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亲和层析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·酵母双杂交系统和三杂交系统第46-48页
 第二节 本课题研究背景和基础第48-50页
 第三节 课题设计第50-58页
     ·用于构效关系研究的2-OG类似物的设计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·末端羧基的修饰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·碳骨架的修饰第53页
       ·C_3位的修饰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·C_4位的修饰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光亲和标记探针及亲和柱配体的设计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·光亲和标记探针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·亲和柱配体第57-58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58-59页
 参考文献第59-61页
第三章 研究2-OG构效关系的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61-113页
 第一节 2-亚甲烯基戊双四唑(D-1)第62-66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62-64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4-66页
 第二节 2-亚甲烯基已二酸(E-1)第66-69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7-69页
 第三节 对F系列类似物合成方法的探索第69-71页
     ·3-亚甲烯基戊二酸(F-1)第69-70页
     ·2,3-二亚甲烯基戊二酸(F-2)第70-71页
 第四节 2,4-二亚甲烯基戊二酸(DMPA)第71-75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3-75页
 第五节 4-氟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1)第75-81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75-77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7-81页
 第六节 4-环丙基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2)第81-86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81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81-86页
 第七节 4-羧基乙基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3)第86-88页
 第八节 4-苄氧基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4)第88-91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88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88-91页
 第九节 实验部分第91-106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试剂第91-92页
     ·2-亚甲烯基戊双四唑(D-1)的合成与表征第92-93页
     ·2-亚甲烯基已二酸(E-1)的合成与表征第93-94页
     ·3-亚甲烯基-2-羰基戊二酸二乙酯(F-2-2)的合成与表征第94-95页
     ·2,4-二亚甲烯基戊二酸(DMAP)的合成与表征第95页
     ·4-羟基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1)的合成与表征第95-99页
     ·4-环丙基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2)的合成第99-102页
     ·4-吡唑啉-2-亚甲烯基戊二酸二乙酯(G-2-5)的合成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4-羧基乙基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3)的合成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4-苄氧基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G-4)的合成第104-106页
 第十节 本章小结第106-108页
 参考文献第108-113页
第四章 2-OG类似物的生物评估及2-OG构效关系分析第113-141页
 第一节 鱼腥藻异型胞诱导实验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115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15-118页
 第二节 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研究2-OG类似物的体内吸收和代谢第118-124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119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19-124页
 第三节 2-OG类似物促进NTCA蛋白与其靶标基因结合的研究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26-128页
 第四节 2-OG构效关系分析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·生物测试结果总结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2-OG构效关系分析第129-130页
 第五节 实验部分第130-136页
     ·鱼腥藻异型胞诱导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·仪器和材料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·鱼腥藻异型胞诱导实验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细胞内核磁跟踪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·细胞样品的制备和总蛋白的定量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·HRMAS NMR工作条件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凝胶电泳迁移第133-136页
       ·培养基及材料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·凝胶电泳迁移实验第134-136页
 第六节 本章小结第136-137页
 参考文献第137-141页
第五章 光亲和标记探针及亲和柱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141-195页
 第一节 光亲和标记探针的合成与表征第142-159页
     ·叠氮光亲和标记探针H-1和H-4第142-149页
       ·概述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  ·探针H-1和H-4的合成与表征第143-148页
       ·探针H-1和H-4的生物评估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·偶氮环丙烯光亲和探针H-2和H-5第149-154页
       ·概述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50-154页
     ·重氮光亲和探针H-3和H-6第154-159页
       ·概述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55-159页
 第二节 亲和柱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159-169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159-161页
     ·带疏水链的亲和柱配体H-7第161-165页
     ·带亲水链的亲和柱配体H-8第165-169页
 第三节 实验部分第169-189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试剂第169页
     ·偶氮环丙烯中间体及模型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69-173页
       ·中间体2-对甲苯磺酰基肟基戊二酸二乙酯(H-2-4)第169-170页
       ·副产物2-乙基肟基戊二酸二乙酯(H-2-6)第170-171页
       ·模型化合物3-异丙基-3-甲基二氮环丙烷第171页
       ·模型化合物2-偶氮环丙烯丙二酸二乙酯(H-2-11)第171-173页
     ·重氮中间体的合成与表征第173-179页
       ·中间体2-重氮基戊二酸二乙酯(H-3-1)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·中间体2-重氮基戊二酸二苄酯(H-3-6)第174-175页
       ·中间体2-重氮基戊二酸二甲氧基乙氧基乙酯(H-3-8)第175-176页
       ·中间体2-N-苄氧羰基氨基戊二酸二甲氧基甲酯(H-3-12)第176-177页
       ·中间体2-重氮基戊二酸二腈基乙酯(H-3-14)第177-179页
     ·2-叠氮戊二酸(H-1)的合成与表征第179-180页
     ·4-叠氮-2-亚甲烯基戊二酸(H-4)的合成与表征第180页
     ·原料11-溴-十一醛(H-7-5)的合成与表征第180-181页
     ·混合原料H-8-4与H-8-5的合成与表征第181-183页
     ·原料H-7-4的合成与表征第183-184页
     ·疏水亲和柱配体H-7的合成与表征第184-186页
     ·亲水亲和柱配体H-8的合成与表征第186-189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189-191页
 参考文献第191-195页
第六章 总结和展望第195-204页
 第一节 总结第195-202页
 第二节 展望第202-204页
作者在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204页
会议论文目录第204-205页
致谢第205-207页

论文共2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模型的语音增强方法及质量评估研究
下一篇: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及表观遗传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