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危机传导机制的模型改进和经验分析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插图索引 | 第9-10页 |
| 附表索引 | 第10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| ·银行危机与金融危机概念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银行危机传导存在性的研究 | 第14页 |
| ·银行危机传导原因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检验银行危机传导程度的研究 | 第15页 |
| ·银行危机起因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银行危机传导机制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7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页 |
| ·本文的逻辑框架图 | 第17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9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银行危机传导的一般分析 | 第19-30页 |
| ·金融脆弱性与危机传导 | 第19-21页 |
| ·银行危机业内传导模型 | 第21-28页 |
| ·信息渠道传导模型 | 第21-24页 |
| ·信用渠道传导模型 | 第24-26页 |
| ·支付清算体系与危机传导 | 第26-28页 |
| ·银行危机向企业传导 | 第28-30页 |
| ·信贷传导 | 第28-29页 |
| ·信心危机传导 | 第29-30页 |
| 第3章 支付清算体系下银行危机传导的微观模型重构 | 第30-41页 |
| ·传统模型的不足 | 第30页 |
| ·模型重构 | 第30-39页 |
| ·模型假设 | 第31-32页 |
| ·模型分析 | 第32-39页 |
| 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4章 几次主要银行危机的经验分析 | 第41-53页 |
| ·日本银行危机 | 第41-43页 |
| ·日本银行危机的发生与传导 | 第41-43页 |
| ·日本银行危机的几点教训 | 第43页 |
| ·阿根廷银行危机 | 第43-46页 |
| ·阿根廷银行危机传导过程 | 第43-45页 |
| ·阿根廷银行危机的经验和教训 | 第45-46页 |
| ·次贷危机的传导过程——以银行间传导为主 | 第46-51页 |
| ·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 | 第46-49页 |
| ·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 | 第49页 |
| ·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 | 第49-50页 |
| ·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| 第50-51页 |
| ·次贷危机与主要银行危机的比较 | 第51-53页 |
| ·次贷危机与主要银行危机的相似性 | 第51-52页 |
| ·次贷危机与主要银行危机的不同点 | 第52-53页 |
| 第5章 我国应对银行危机业内传导的央行政策选择 | 第53-60页 |
| ·我国银行安全网的现状 | 第53-54页 |
| ·中央银行政策 | 第54-60页 |
| ·加强银行监管 | 第54-57页 |
| ·协调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的平衡 | 第57-58页 |
| ·对不良资产的处理 | 第58-60页 |
| 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