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评价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1.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·国外对银行业效率的研究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对银行业效率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-18页 |
2. 效率的理论分析 | 第18-24页 |
·效率的定义 | 第18-20页 |
·效益、绩效与效率 | 第20页 |
·西方经济学中的“企业效率” | 第20-24页 |
·新古典经济理论下的“企业效率”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前沿生产函数概念下的“企业效率”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新制度经济理论中的“企业效率”分析 | 第22页 |
·关于“企业效率”的不同观点 | 第22-24页 |
3. 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思路 | 第24-39页 |
·构建评价体系的依据 | 第24-26页 |
·关于“储蓄”向“投资”转化的效率 | 第24页 |
·从“企业效率”到“商业银行效率” | 第24-25页 |
·商业银行效率的具体表现 | 第25-26页 |
·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评价体系 | 第26-33页 |
·盈利能力 | 第26-28页 |
·成本控制能力 | 第28页 |
·风险管理能力 | 第28-30页 |
·流动性能力 | 第30-31页 |
·股东权益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的分解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基本思路 | 第33-39页 |
·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| 第33-34页 |
·商业银行运行效率评价的灰色性 | 第34-35页 |
·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步骤 | 第35-39页 |
4. 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| 第39-53页 |
·指标与样本数据的选取 | 第39-41页 |
·指标的选取 | 第39-40页 |
·样本数据的选取 | 第40-41页 |
·参考数列的确定及数据预处理 | 第41页 |
·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 | 第41-43页 |
·主观权重分配 | 第41-42页 |
·客观权重计算 | 第42-43页 |
·分辨系数选择的合理性 | 第43-45页 |
·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及排序 | 第45-46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比较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商业银行各年的动态比较 | 第46-49页 |
·商业银行运行效率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| 第49-52页 |
·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比较分析的小结 | 第52-53页 |
5. 对策及建议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4页 |
后记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