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精中低极性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4页 |
·黄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·黄精多糖及糖苷 | 第13-14页 |
·皂苷 | 第14-16页 |
·蒽醌类化合物 | 第16页 |
·木脂素类化合物 | 第16-17页 |
·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| 第17-18页 |
·生物碱类 | 第18-19页 |
·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| 第19页 |
·挥发油 | 第19页 |
·黄精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增强免疫功能 | 第19-20页 |
·抗肿瘤作用 | 第20页 |
·抗疲劳、延缓衰老作用 | 第20页 |
·提高记忆能力 | 第20-21页 |
·抗菌、消炎和抗病毒作用 | 第21页 |
·调节血糖、降血脂作用 | 第21页 |
·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·皂苷超声提取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目的及设计思路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黄精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4-28页 |
·前言 | 第2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24页 |
·提取方法与工艺设计 | 第24-25页 |
·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25页 |
·样品测定 | 第2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不同提取方法效果比较 | 第25-26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26页 |
·回收率试验 | 第26-27页 |
·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| 第27页 |
·讨论与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黄精根茎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| 第28-33页 |
·前言 | 第2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0页 |
·材料 | 第28页 |
·仪器及试剂 | 第28-29页 |
·培养基的制备 | 第29页 |
·样品液的制备 | 第29页 |
·滤纸片法测定抑菌活性 | 第29-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黄精根茎不同溶剂萃取物抑菌活性效果 | 第30页 |
·黄精根茎不同溶剂萃取物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 | 第30-31页 |
·讨论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黄精化学成分研究 | 第33-40页 |
·前言 | 第33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3页 |
·材料 | 第33页 |
·试剂 | 第33页 |
·仪器 | 第3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3-36页 |
·黄精根茎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| 第33-34页 |
·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| 第34-36页 |
·各化合物的纯度检测 | 第36页 |
·单体化合物的熔点测定和光谱测定 | 第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分离纯化结果 | 第36页 |
·纯度检测结果 | 第36-37页 |
·化合物结构解析与波谱数据 | 第37-39页 |
·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黄精挥发性成分研究 | 第40-47页 |
·前言 | 第4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40-41页 |
·样品的提取 | 第41页 |
·GC-MS 分析 | 第4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黄精根茎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分析 | 第41页 |
·黄精根茎固相微萃取法挥发油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7页 |
·两种萃取方法获得黄精挥发油组分比较 | 第45-46页 |
·水蒸汽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
附图 | 第56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