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篇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引言 | 第12页 |
第一章 玄参研究进展概述 | 第12-16页 |
·玄参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玄参的本草及植物学研究 | 第13页 |
·玄参的鉴别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玄参的化学成分 | 第14-15页 |
·玄参的药理学研究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进展概述 | 第16-20页 |
·中药材真伪优劣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形态组织鉴定法 | 第16页 |
·光谱方法 | 第16页 |
·色谱分析法 | 第16页 |
·生物鉴定法 | 第16-17页 |
·计算机图像分析和聚类分析法 | 第17页 |
·中药材化学成分-药理效应-药性关系的研究 | 第17页 |
·中药材安全性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中药材材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概述 | 第20-24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及意义 | 第20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21-23页 |
·色谱条件的选择 | 第21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21-22页 |
·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22-23页 |
·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 | 第23页 |
·玄参HPLC 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第二篇 实验部分 | 第24-55页 |
第一章 选题意义及设计思路 | 第24-26页 |
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材料、仪器与试剂 | 第26-29页 |
·试验材料的收集 | 第26-28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8页 |
·试剂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药典规定指标项目的测定 | 第29-38页 |
·灰分、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| 第29-30页 |
·灰分、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| 第2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浸出物测定 | 第30-31页 |
·浸出物测定方法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测定 | 第31-3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玄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| 第34-37页 |
·提取方法 | 第34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34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4-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玄参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38-47页 |
·色谱条件的确定 | 第38页 |
·提取方法的确定 | 第38页 |
·去糖方法的选择及优化 | 第38-4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方法学实验 | 第42-44页 |
·专属性实验 | 第42-43页 |
·精密度试验 | 第43页 |
·重复性试验 | 第43页 |
·稳定性试验 | 第43页 |
·加样回收率实验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产地玄参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44-45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玄参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| 第47-53页 |
·镇坪种植的六批玄参 14 个质量评价指标的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17 批玄参样品质量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方差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14 个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影响玄参质量的主因子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17 批玄参样品的聚类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3-55页 |
·药典规定的质量评价指标测定与分析 | 第53页 |
·玄参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53-54页 |
·玄参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