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| ·土壤侵蚀与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动态 | 第11-17页 |
| ·土壤侵蚀研究动态 | 第11-14页 |
| ·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动态 | 第14-17页 |
| ·土壤侵蚀信息图谱研究设想 | 第17-22页 |
| ·土壤侵蚀信息图谱类型与建立 | 第17-18页 |
| ·土壤侵蚀信息图谱的内容与表达 | 第18-21页 |
| ·土壤侵蚀信息图谱的意义与展望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2-2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| ·ALOS 影像最佳波段组合选取 | 第22页 |
| ·盐亭县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 | 第22页 |
| ·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| 第22页 |
| ·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| 第22页 |
| ·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的水平分布特征分析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| ·研究资料及软件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4-27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24-25页 |
| ·地质地貌 | 第25页 |
| ·植被与土壤 | 第25页 |
| ·水文与气象 | 第25-26页 |
| ·社会经济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 | 第27-36页 |
| ·数据获取与数据源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遥感数据预处理 | 第28-30页 |
| ·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| 第28-29页 |
| ·统一数据投影系统 | 第29-30页 |
| ·图像裁剪 | 第30页 |
| ·光谱统计分析及最佳波段选择 | 第30-34页 |
| ·影像直方图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图像统计特征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最佳波段选择 | 第32-34页 |
| ·图像增强 | 第34-36页 |
|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的遥感识别 | 第36-42页 |
| ·监督分类 | 第36页 |
| ·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和训练区的选定 | 第36-40页 |
| ·分类模板精度评价 | 第40-41页 |
| ·分类结果 | 第41-42页 |
| 第五章 基于遥感图像的植被覆盖度提取 | 第42-50页 |
| ·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| 第42页 |
| ·植被覆盖度的定义及遥感估算方法 | 第42-46页 |
| ·回归模型法 | 第43页 |
| ·植被指数法 | 第43-44页 |
| ·像元分解模型法 | 第44-46页 |
| ·植被覆盖度提取 | 第46-50页 |
| ·NDVI 像元二分模型 | 第46页 |
| ·NDVI_(veg)和NDVI_(soil)参数的确定 | 第46-48页 |
| ·计算植被覆盖度 | 第48-50页 |
| 第六章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| 第50-54页 |
| ·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 | 第50页 |
| ·坡度信息提取 | 第50-51页 |
| ·基于专家分类器的土壤侵蚀分级 | 第51-54页 |
| 第七章 土壤侵蚀强度景观格局分析 | 第54-65页 |
| ·景观分析软件及指标选取 | 第54-57页 |
| ·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 | 第54页 |
| ·土壤侵蚀景观空间格局指标体系 | 第54-57页 |
| ·土壤侵蚀强度景观格局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基于缀块类型水平景观分析 | 第57-59页 |
| ·基于景观水平的景观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基于“基底—廊道—缀块”结构特征 | 第60页 |
| ·土壤侵蚀强度景观总体特征分析 | 第60-65页 |
| ·土壤侵蚀强度景观垂直分布特征 | 第60-62页 |
| ·土壤侵蚀强度景观水平分布特征 | 第62-65页 |
|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5-68页 |
| ·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·讨论 | 第66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