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非致病性尖镰孢FO47生防效果的改良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9-18页
   ·生防菌种的改良第9-10页
     ·诱变育种第9页
     ·杂交育种第9-10页
     ·分子育种第10页
   ·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第10-16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简介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第11-12页
     ·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融合菌株的筛选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生防菌株改良中的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跨界融合第16页
   ·本试验设计思路第16-18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18-23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株第18页
     ·主要培养基和培养液第18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和溶液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仪器材料第19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 ·F047 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第19页
     ·SC11 原生质体制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·F047 和SC11 原生质体的处理第20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融合和再生第20页
     ·所获菌株的筛选第20-23页
第三章 结果与分析第23-31页
   ·FO47 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不同的酶对原生质体形成率的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·孢子萌发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·原生质体的处理第25-27页
   ·原生质体融合和再生第27页
   ·所获菌株的筛选第27-31页
     ·形态特征观察第27页
     ·所获菌株生长速率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所获菌株对西瓜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·所获菌株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所获菌株分泌赤霉素的能力第29页
     ·所获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第29-31页
第四章 结论与讨论第31-33页
   ·结论第31页
   ·讨论第31-33页
     ·跨界融合的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处理过程中的诱变因素第32页
     ·融合子的鉴定第32-33页
参考文献第33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作者简介第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陕西苹果炭疽病病原及采后发病规律初探
下一篇: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对杨树溃疡病生物防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