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司法精神病鉴定概述 | 第10-15页 |
一、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历史发展 | 第10-11页 |
二、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1-13页 |
(一)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(二)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三、司法精神病鉴定对死刑案件的意义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我国目前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—以典型案例为视角 | 第15-20页 |
一、当事人启动鉴定程序难,控辩双方权利失衡 | 第15-16页 |
二、鉴定具体程序存在瑕疵 | 第16-18页 |
三、鉴定程序混乱,往往存在多个鉴定结论,法院无从认定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比较法视角下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 | 第20-25页 |
一、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规定 | 第20-22页 |
(一) 精神病鉴定程序的启动权 | 第20-21页 |
(二) 精神病鉴定的具体程序 | 第21页 |
(三) 精神病鉴定结论及鉴定人出庭 | 第21-22页 |
二、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规定 | 第22-25页 |
(一) 精神病鉴定程序的启动权 | 第22-23页 |
(二) 精神病鉴定的具体程序 | 第23-24页 |
(三) 精神病鉴定结论及鉴定人出庭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重新审视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 | 第25-36页 |
一、精神病的概念和性质 | 第25-26页 |
二、启动权到底应该如何配置? | 第26-28页 |
三、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的基本条件 | 第28-29页 |
四、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具体程序应该怎样设计? | 第29-32页 |
(一) 鉴定人必须出庭接受质证 | 第29-30页 |
(二) 如何防止重复鉴定? | 第30-32页 |
五、司法精神病鉴定是否作为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? | 第32-33页 |
六、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证明责任如何分配? | 第33-36页 |
第五章 余论—精神障碍犯罪人处遇以及精神卫生立法 | 第36-40页 |
一、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 | 第36-37页 |
二、精神卫生立法 | 第37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