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导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肯定性行动概述 | 第9-13页 |
一、肯定性行动的起源 | 第9页 |
二、制度设计和适用范围 | 第9-13页 |
第二章 肯定性行动案件的司法审查 | 第13-26页 |
一、一般平等保护案件的司法审查步骤 | 第13-14页 |
二、嫌疑分类与双重审查标准 | 第14-16页 |
三、肯定性行动重要案例介绍 | 第16-26页 |
(一) 贝基诉加州大学案(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.Bakke) | 第16-18页 |
(二) 克劳森公司诉里士满市案(City of Richmond v.J.A. Croson Company) | 第18-20页 |
(三) 阿达兰德建筑公司诉佩纳案(Adarand Construction Inc.V.Pena) | 第20-22页 |
(四) 格鲁特诉博令格案(Grutter V.Bollinger)和格拉兹诉博令格案(Gratzv. Bollinger) | 第22-26页 |
第三章 对肯定性行动司法审查标准的深入讨论 | 第26-38页 |
一、怀疑主义进路和成本利益分析进路 | 第26-27页 |
二、严格审查标准的发展过程 | 第27-29页 |
三、对肯定性行动合宪性的几种解释 | 第29-38页 |
(一) 补偿理论 | 第29-30页 |
(二) 反对社会结构性歧视理论 | 第30-31页 |
(三) 多元化理论 | 第31-33页 |
(四) 宪法色盲理论及其批判 | 第33-35页 |
(五) 对普莱西案的解读 | 第35-36页 |
(六) 结论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我国统一招生考试中的政策性加分 | 第38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