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谋划、产业变革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研究
致谢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目录 | 第13-18页 |
图目录 | 第18-19页 |
表目录 | 第19-21页 |
1 绪论 | 第21-3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21-25页 |
·现实背景 | 第21-22页 |
·理论背景 | 第22-25页 |
·研究问题 | 第25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25-30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5-2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6-2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内容安排 | 第30-31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31-33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33-69页 |
·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| 第33-44页 |
·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起点 | 第33-34页 |
·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研究的兴起 | 第34-36页 |
·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| 第36-39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兴起 | 第39-40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| 第40-42页 |
·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管理视角 | 第42-43页 |
·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43-44页 |
·战略谋划 | 第44-49页 |
·战略谋划与高层管理者 | 第44-45页 |
·战略谋划与动机的区别 | 第45-46页 |
·战略谋划的两个维度:复杂性与专注性 | 第46-47页 |
·战略谋划:价值链视角 | 第47-49页 |
·战略谋划影响战略行动 | 第49页 |
·进入模式 | 第49-60页 |
·进入模式与企业国际化 | 第49-50页 |
·进入模式:资源承诺视角 | 第50-52页 |
·进入模式的表现形式 | 第52-54页 |
·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 | 第54-60页 |
·产业变革 | 第60-64页 |
·产业变革及其三种情境 | 第60-61页 |
·产业时速 | 第61-62页 |
·产业动荡性 | 第62-63页 |
·产业震级 | 第63-64页 |
·本研究的切入点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9页 |
3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| 第69-87页 |
·概念模型 | 第69-70页 |
·子研究1:战略谋划与进入模式 | 第70-73页 |
·战略谋划的复杂性与进入模式 | 第71-72页 |
·战略谋划的专注性与进入模式 | 第72-73页 |
·子研究2:产业时速的调节作用 | 第73-76页 |
·产业时速对复杂性与进入模式的调节作用 | 第74-75页 |
·产业时速对专注性与进入模式的调节作用 | 第75-76页 |
·子研究3:产业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| 第76-80页 |
·产业动荡性对复杂性与进入模式的调节作用 | 第78-79页 |
·产业动荡性对专注性与进入模式的调节作用 | 第79-80页 |
·子研究4:产业震级的调节作用 | 第80-84页 |
·产业震级对复杂性与进入模式的调节作用 | 第82-83页 |
·产业震级对专注性与进入模式的调节作用 | 第83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7页 |
4 研究方法 | 第87-135页 |
·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| 第87-98页 |
·行业选择 | 第87-89页 |
·企业选择 | 第89-90页 |
·数据时期 | 第90-93页 |
·样本描述 | 第93-98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98-103页 |
·信度分析 | 第98-99页 |
·效度分析 | 第99-100页 |
·内容分析 | 第100-101页 |
·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101-103页 |
·自变量:战略谋划 | 第103-114页 |
·数据源 | 第103页 |
·数据准确性 | 第103-106页 |
·数据报告时差 | 第106-107页 |
·战略谋划的编码与信度检验 | 第107-110页 |
·复杂性的测度 | 第110-112页 |
·专注性的测度 | 第112-114页 |
·调节变量1:产业时速 | 第114-118页 |
·产品时速的测度 | 第114-115页 |
·工艺时速的测度 | 第115页 |
·组织时速的测度 | 第115-116页 |
·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| 第116页 |
·组间差异检验 | 第116-117页 |
·内部一致性信度、效度检验 | 第117-118页 |
·调节变量2:产业动荡性 | 第118-119页 |
·产业动荡性的测度 | 第118-119页 |
·描述性统计 | 第119页 |
·内部一致性信度、效度检验 | 第119页 |
·调节变量3:产业震级 | 第119-125页 |
·问卷设计程序 | 第119-120页 |
·问卷回答偏差的控制 | 第120-121页 |
·产业震级的测度 | 第121页 |
·问卷发放与回收 | 第121-122页 |
·描述性统计 | 第122-123页 |
·评估者间信度检验 | 第123-124页 |
·内部一致性信度、效度检验 | 第124-125页 |
·产业变革的效度 | 第125-128页 |
·内容效度 | 第125页 |
·聚合效度 | 第125-126页 |
·分效度 | 第126-128页 |
·因变量:进入模式 | 第128-129页 |
·进入模式的测度 | 第128-129页 |
·描述性统计 | 第129页 |
·控制变量 | 第129-134页 |
·经济环境 | 第130-131页 |
·制度环境 | 第131页 |
·市场规模 | 第131-132页 |
·文化距离 | 第132页 |
·地理距离 | 第132-133页 |
·投资经验 | 第133-1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5 研究结果 | 第135-161页 |
·子研究1:战略谋划与进入模式 | 第135-142页 |
·多重共线性、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 | 第135-136页 |
·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| 第136-138页 |
·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138-140页 |
·讨论 | 第140-142页 |
·子研究2:产业时速的调节作用 | 第142-148页 |
·多重共线性、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 | 第142页 |
·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| 第142-144页 |
·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144-146页 |
·讨论 | 第146-148页 |
·子研究3:产业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| 第148-154页 |
·多重共线性、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 | 第148页 |
·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| 第148-150页 |
·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150-152页 |
·讨论 | 第152-154页 |
·子研究4:产业震级的调节作用 | 第154-159页 |
·多重共线性、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 | 第154页 |
·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| 第154-156页 |
·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156-158页 |
·讨论 | 第158-1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9-161页 |
6 讨论 | 第161-169页 |
·理论贡献 | 第161-163页 |
·方法论含义 | 第163-164页 |
·管理意义 | 第164-169页 |
7 结论 | 第169-175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69-170页 |
·研究局限性 | 第170-172页 |
·未来研究方向 | 第172-1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5-203页 |
附录1 编码的四步程序图解 | 第203-205页 |
附录2 战略谋划编码词表 | 第205-207页 |
附录3 非正式访谈提纲(高管回答) | 第207-209页 |
附录4 正式访谈提纲(高级经理回答) | 第209-211页 |
附录5 专家调查问卷(学界专家填写) | 第211-215页 |
附录6 专家调查问卷(行业专家填写) | 第215-219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219-2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