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3-14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4-24页 |
1 PCV2 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4-17页 |
·病毒分类 | 第14-15页 |
·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 | 第15页 |
·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 | 第15-16页 |
·PCV2 分子生物学特性 | 第16-17页 |
·PCV2 基因组结构 | 第16-17页 |
·PCV2 的遗传与变异 | 第17页 |
2 PCV2 分子生物学应用 | 第17-19页 |
·PCV2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·PCV2 的分子检测方法 | 第18-19页 |
3 流行病学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PCV2 的流行情况 | 第19-20页 |
·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| 第20页 |
·易感动物 | 第20页 |
4 PCV2 的致病性 | 第20-22页 |
·PCV2 的致病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PCV2 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变 | 第21-22页 |
·PCV2 感染的免疫抑制 | 第22页 |
·PCV2 感染的病理变化 | 第22页 |
5 结语 | 第22-24页 |
引言 | 第24-2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3页 |
·材料 | 第25-28页 |
·安徽省的地理划分 | 第25页 |
·待检血清样品来源 | 第25页 |
·PCV2 核酸检测阳性的血清与组织 | 第25页 |
·病料 | 第25页 |
·细胞、标准毒株 | 第25页 |
·阳性血清 | 第25页 |
·试验动物 | 第25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6页 |
·PCV2 特异性引物 | 第26-27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27-28页 |
·方法 | 第28-33页 |
·血清中PCV2 抗体的ELISA 检测 | 第28页 |
·血清与组织样品中PCV2 核酸的提取 | 第28页 |
·PCV2 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扩增 | 第28页 |
·数据运用SAS9.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| 第28页 |
·病料的处理 | 第28-29页 |
·病料中PCV2 的分离 | 第29页 |
·PCR 检测 | 第29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| 第29页 |
·电镜观察 | 第29页 |
·PCR 产物测序及序列分析 | 第29页 |
·小白鼠致病性试验 | 第29-31页 |
·本动物致病性试验 | 第31-3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52页 |
·血清中PCV2 抗体的ELISA 检测 | 第33页 |
·血清与组织样品中PCV2 核酸的检测 | 第33-34页 |
·PCR 与ELISA 同步检测结果的比较 | 第34页 |
·病料中PCV2 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扩增 | 第34页 |
·PCR 检测 | 第34-35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| 第35页 |
·电镜观察 | 第35-36页 |
·分离毒株ORF2 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五株分离毒传代过程中ORF2 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小白鼠致病性试验 | 第39-46页 |
·四株分离毒株的TCID50 测定结果 | 第39页 |
·四株分离毒攻毒后小白鼠血清 PCV2 抗体测定结果及数据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小白鼠剖检及 PCR 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小白鼠脏器病理切片结果 | 第45-46页 |
·本动物致病性试验 | 第46-52页 |
·ELISA 检测结果 | 第46页 |
·仔猪剖检及 PCR 结果 | 第46-48页 |
·仔猪脏器病理切片结果 | 第48-50页 |
·病毒回归细胞后的 PCR 检测结果 | 第50-52页 |
3. 讨论 | 第52-56页 |
·安徽地区 PCV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| 第52页 |
·PCV2 感染的特点及防控 | 第52-53页 |
·PCV2 安徽株的分离与鉴定 | 第53-54页 |
·PCV2 安徽分离株的特性研究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