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2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·文章结构安排和难点、创新点 | 第10-12页 |
·文章结构 | 第10页 |
·难点和创新点 | 第10-12页 |
2 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| 第12-16页 |
·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 | 第12页 |
·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| 第12-14页 |
·绿地投资方式 | 第13页 |
·跨国并购方式 | 第13-14页 |
·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| 第14-16页 |
·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产生背景 | 第14页 |
·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评 | 第15-16页 |
3 我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及竞争优势分析 | 第16-28页 |
·中国石油资源概况及供需形势 | 第16-21页 |
·中国石油资源评估 | 第16-17页 |
·石油市场需求与供给 | 第17-21页 |
·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 | 第21-25页 |
·供需不平衡,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 | 第21-22页 |
·国际石油市场波动,影响经济增长 | 第22-23页 |
·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| 第23页 |
·建立战略石油储备,提高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 | 第23-25页 |
·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所有权优势 | 第25-26页 |
·内部化优势 | 第26-27页 |
·区位优势 | 第27-28页 |
4 我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4页 |
·我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 | 第28-29页 |
·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| 第29-31页 |
·参股收购成为投资的主要手段,海外并购渐成趋势 | 第29-30页 |
·投资目标较为明确,逐渐形成三大投资区域 | 第30页 |
·"份额油"方式增长势头迅速 | 第30-31页 |
·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·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系不完善 | 第31页 |
·业务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 | 第31页 |
·科学化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| 第31-32页 |
·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| 第32页 |
·政治风险意识不足,缺乏应对国际政治等非商业性因素的能力 | 第32-34页 |
5 我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与模式研究 | 第34-41页 |
·区域选择 | 第34-38页 |
·中东地区 | 第34-36页 |
·俄罗斯—中亚地区 | 第36-37页 |
·非洲和南美地区 | 第37-38页 |
·模式选择 | 第38-41页 |
·与资源国的石油公司联合 | 第38页 |
·与有经验的跨国大型石油公司联合 | 第38-39页 |
·无风险服务合同 | 第39-40页 |
·直接出资购买储量 | 第40页 |
·获取勘探开发股份的转让 | 第40-41页 |
6 促进我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| 第41-44页 |
·制定海外石油投资保险政策 | 第41页 |
·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,规避和降低政治风险及其损失 | 第41-42页 |
·加强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研究和评估 | 第41页 |
·注意合理分散投资风险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有效的汇率监控机制,防范金融管制风险 | 第42页 |
·政治风险的转移 | 第42页 |
·以质取胜,减少内耗,提高整体竞争力 | 第42页 |
·实施全球化人才开发战略,培养储备跨国经营人才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后记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