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11-17页 |
| 一、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| 第12-14页 |
| (一) 三叉神经痛的生理学及流行史 | 第12-13页 |
| (二)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 | 第13-14页 |
| 三、治疗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(一) 药物及封闭疗法 | 第14-15页 |
| (二) 射频及手术治疗 | 第15-16页 |
| (三) 中药内服、外用疗法 | 第16页 |
| (四) 针灸疗法 | 第16页 |
| (五) 中西医结合及其它疗法 | 第16页 |
| 四、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电针结合穴位放血治疗气滞血瘀证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| 第17-43页 |
|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| 第17-25页 |
| 一、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| 第18-20页 |
| 三、观察指标和观察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四、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1页 |
| 五、临床研究记录 | 第21-22页 |
| 六、不良事件的观察、记录和报告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七、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| 第23页 |
| 八、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| 第25-43页 |
| 一、一般情况 | 第25页 |
| 二、可比性分析 | 第25-29页 |
| 三、疗效评价 | 第29-42页 |
| 四、不良反应 | 第42-43页 |
|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一、针刺镇痛的机理 | 第43-44页 |
| (一) 消除病理因素 | 第43页 |
| (二) 阻断痛觉的反应 | 第43-44页 |
| 二、电针的作用与优点 | 第44页 |
| 三、放血的作用及机理 | 第44页 |
| 四、针刺镇痛临床应用的探讨 | 第44-45页 |
| 五、穴位穴解 | 第45-48页 |
| 第四章 结语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| 附录 | 第53-58页 |
| 附录1 VAS疼痛评分尺 | 第53页 |
| 附录2 行为评分法 | 第53-54页 |
| 附录3 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 | 第54-55页 |
| 附录4 生命体征、实验室检查 | 第55页 |
| 附录5 安全性评价 | 第55页 |
| 附录6 临床试验完成情况总结 | 第55-56页 |
| 附录7 合并用药记录 | 第56页 |
| 附录8 临床疗效评价 | 第56-57页 |
| 附录9 研究同意书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