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

以人为本: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变革

中文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4页
1. 引言第14-2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综述第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·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创新之处第21-22页
   ·立论依据第22-23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·科学发展观的核心:以人为本第22-23页
2. “以人为本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第23-32页
   ·计划经济条件下“社会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第24-27页
     ·“社会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代背景第24-26页
     ·“社会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局限性第26-27页
   ·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“以人为本”的缺位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对受教育者需要的重视不足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单向式灌输仍占主导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对受教育者个体差异的严重忽视第31-32页
3. 思想政治教育“以人为本”的时代诉求第32-37页
   ·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33页
   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第33-34页
   ·科学发展观对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第34-35页
   ·信息化条件下对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第35-36页
   ·当代青年主体意识的觉醒对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第36页
   ·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第36-37页
4. 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变革第37-41页
   ·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对“社会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第38页
   ·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对“以神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摒弃第38-39页
   ·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对“以权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否定第39-40页
   ·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对“以物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超越第40-41页
5. 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第41-49页
   ·社会目标与个人成长目标的一致性第42-43页
   ·由单向式灌输转向双向互动式教育第43-44页
   ·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第44-45页
   ·尊重、理解、关心受教育者第45-46页
   ·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的全面发展第46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研究
下一篇: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林高校成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