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流脉冲电子束齿轮表面改性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齿轮表面改性技术 | 第11-15页 |
| ·齿轮淬火处理 | 第11-12页 |
| ·表面渗碳和渗氮处理 | 第12-14页 |
| ·气相沉积技术 | 第14页 |
| ·激光束表面强化 | 第14-15页 |
| ·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 | 第15-19页 |
| ·电子束技术发展 | 第15页 |
| ·电子束表面改性 | 第15-17页 |
| ·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| 第17-19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强流脉冲电子束加工技术 | 第20-26页 |
| ·装置工作原理 | 第20-23页 |
| ·强流脉冲电子束装置 | 第20-22页 |
| ·装置工作过程 | 第22页 |
| ·工艺参数 | 第22-23页 |
| ·电子束表面改性物理基础 | 第23-24页 |
| ·电子束与材料表面作用机理 | 第23-24页 |
| ·电子束在材料中能量分布 | 第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脉冲电子束改性过程温度场分析 | 第26-46页 |
| ·温度场物理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·ANSYS 有限元模型 | 第27-28页 |
| ·ANSYS 处理模块 | 第27-28页 |
| ·ANSYS 有限元单元类型 | 第28页 |
| ·材料参量及工艺 | 第28-31页 |
| ·材料热物理参量 | 第28-30页 |
| ·工艺参数 | 第30-31页 |
| ·一维温度场模拟 | 第31-39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 | 第31页 |
| ·模拟结果分析 | 第31-38页 |
| ·模拟与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二维温度场模拟 | 第39-44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 | 第39-40页 |
| ·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四章 齿轮材料电子束表面改性组织及性能 | 第46-60页 |
| ·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46-48页 |
| 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9页 |
| ·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 | 第48-51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 | 第51-52页 |
| ·截面组织形貌 | 第52-53页 |
| ·XRD 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·显微硬度分析 | 第55-57页 |
| ·耐腐蚀性能 | 第57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齿轮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 | 第60-68页 |
| ·试验齿轮及夹具设计 | 第60-62页 |
| ·齿轮设计 | 第60-61页 |
| ·夹具设计 | 第61-62页 |
| ·齿轮电子束表面改性 | 第62-65页 |
| ·工艺参数 | 第62页 |
| ·电子束入射位置 | 第62-63页 |
| ·齿轮强度分析 | 第63-65页 |
| ·齿面粗糙程度 | 第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| 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·展望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