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方法的创新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对象的创新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绿色造船的相关概念及实施现状 | 第22-37页 |
·绿色造船的概念 | 第22-23页 |
·绿色造船理念的发展 | 第22-23页 |
·绿色造船的定义 | 第23页 |
·绿色造船的内涵 | 第23-24页 |
·绿色造船的流程 | 第24-29页 |
·船舶的绿色设计 | 第24-26页 |
·船舶的绿色生产 | 第26-28页 |
·船舶建造的绿色管理 | 第28页 |
·船舶建造活动中的废弃物处理 | 第28-29页 |
·绿色造船的特征 | 第29页 |
·绿色造船的实施现状 | 第29-35页 |
·绿色造船的发展进程 | 第29-33页 |
·我国绿色造船的实施现状 | 第33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7-45页 |
·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概念 | 第37-38页 |
·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 | 第37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中综合评价目标的界定 | 第37-38页 |
·绿色造船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综合性原则 | 第38页 |
·指标代表性原则 | 第38页 |
·动态与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| 第39页 |
·层次性原则 | 第39页 |
·一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| 第39页 |
·评价标准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·绿色造船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 | 第40-42页 |
·评价数据的要求 | 第40-41页 |
·评价数据的来源 | 第41-42页 |
·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| 第42-44页 |
·资源属性指标 | 第42-43页 |
·环境属性指标 | 第43-44页 |
·能源属性指标 | 第44页 |
·技术属性指标 | 第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船舶建造的绿色度评价 | 第45-60页 |
·常用绿色程度评价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主观赋权评价法 | 第45-46页 |
·客观赋权评价法 | 第46页 |
·评价方法的综合 | 第46-47页 |
·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47-48页 |
·评价方法的要求 | 第47页 |
·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47-48页 |
·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 | 第48-49页 |
·数学模型的构建原则 | 第48页 |
·数学模型的构建 | 第48-49页 |
·船舶建造的绿色度评价 | 第49-58页 |
·基于FAHP 的船舶建造的绿色度算法 | 第49-58页 |
·数据分析与总结 | 第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实例验证 | 第60-65页 |
·实例验证的样本确定 | 第60页 |
·实例验证的过程 | 第60-63页 |
·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| 第60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及其总排序 | 第60-62页 |
·指标分值的计算 | 第62页 |
·综合评价 | 第62-63页 |
·实例验证结果分析 | 第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6章 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启示 | 第65-71页 |
·实施绿色造船的动力是行业标准 | 第65页 |
·实施绿色造船的源头是绿色设计 | 第65-67页 |
·绿色设计的原则 | 第66页 |
·船舶建造原材料的选择 | 第66-67页 |
·优化功能设计 | 第67页 |
·实施绿色造船的手段是绿色工艺技术与设备 | 第67-69页 |
·实施绿色造船的基础是绿色管理 | 第69页 |
·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,确实承担起行业管理的责任 | 第69页 |
·协会要加强行业指导 | 第69页 |
·企业要强化管理 | 第69页 |
·实施绿色造船的后续保证是减少船舶使用阶段对环境的污染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研究结论 | 第71页 |
论文不足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附录 | 第76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详细摘要 | 第83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