嵌入式智能节点型强等离子体逆变电源的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8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等离子体逆变电源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·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节点 | 第14-15页 |
·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强等离子体逆变电源的总体方案 | 第18-23页 |
·智能节点的组成 | 第18-19页 |
·智能节点的数字化 | 第19-20页 |
·数字化控制 | 第19页 |
·智能节点控制系统的数字化 | 第19页 |
·人机交互系统的数字化 | 第19-20页 |
·智能节点的主电路设计 | 第20-21页 |
·智能节点的协调工作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节点的自律及CAN 总线网络 | 第23-33页 |
·智能节点的自律 | 第23-24页 |
·智能节点CAN 总线控制特点及要求 | 第24页 |
·电源系统中的CAN 总线 | 第24-28页 |
·CAN 总线介绍 | 第24-25页 |
·CAN 总线技术的特征 | 第25-26页 |
·CAN 的帧类型与帧格式 | 第26-27页 |
·CAN 总线通信机制 | 第27-28页 |
·CAN 总线的仲裁 | 第28页 |
·智能节点的CAN 总线设计 | 第28-31页 |
·CAN 总线波特率的设置 | 第29-30页 |
·CAN 总线的同步 | 第30-31页 |
·CAN 总线在智能节点系统应用的优点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33-49页 |
·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·智能节点主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34-45页 |
·主控芯片的特点 | 第35-36页 |
·芯片最小应用系统的设计 | 第36-39页 |
·IGBT 驱动电路 | 第39-41页 |
·电流电压采样电路 | 第41页 |
·故障保护电路 | 第41-42页 |
·通信电路 | 第42-45页 |
·智能节点人机交互面板的硬件设计 | 第45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49-68页 |
·控制算法 | 第49-51页 |
·控制软件开发软件介绍 | 第51-52页 |
·开发工具介绍 | 第51-52页 |
·控制芯片的RL-RTX 核介绍 | 第52页 |
·智能节点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52-60页 |
·实时内核的编程方式特征 | 第53页 |
·任务进程优先级分配 | 第53-54页 |
·任务的软件设计 | 第54-57页 |
·UART 串口通信任务进程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CAN 总线通信任务进程设计 | 第58-60页 |
·人机交互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60-65页 |
·人机交互面板的MCU 设计 | 第60-62页 |
·开发工具及开发环境的介绍 | 第62-63页 |
·CPLD 任务设计 | 第63-65页 |
·能量综合管理系统通信界面的设计 | 第65-67页 |
·通信界面软件介绍 | 第65-66页 |
·通信界面的USB 接口 | 第66-67页 |
·通信界面任务设计 | 第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软件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8-76页 |
·软件仿真 | 第68页 |
·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68-74页 |
·智能节点的空载实验 | 第69-70页 |
·智能节点的带载实验 | 第70-73页 |
·智能节点的联机实验 | 第73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1 结论 | 第76-77页 |
2 展望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