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适当性的内涵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来源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行政复议适当性审查的意义 | 第15-17页 |
一、有利于充分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| 第15-16页 |
二、能够有效弥补司法审查的不足 | 第16-1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域外借鉴 | 第18-25页 |
第一节 法国的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德国的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英国的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| 第20-22页 |
第四节 美国的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| 第22-23页 |
第五节 韩国的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| 第23-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国内现状与问题成因 | 第25-28页 |
第一节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国内现状 | 第25页 |
第二节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问题成因 | 第25-27页 |
一、行政复议机关对适当性审查重视程度不够 | 第25-26页 |
二、行政复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 | 第26-27页 |
三、行政复议适当性审查中缺少用以指导实践操作的具体标准 | 第2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认定标准 | 第28-39页 |
第一节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程序标准 | 第28-31页 |
一、管理相对人或者公众的意见是否得到充分听取 | 第28-29页 |
二、是否存在恶意迟延 | 第29-30页 |
三、行政机关是否对相关事实证据进行合理的认定和采用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实体标准 | 第31-38页 |
一、是否体现了法律的立法目的 | 第31-32页 |
二、是否符合比例原则 | 第32-33页 |
三、是否符合社会公众的一般性期待 | 第33-34页 |
四、是否进行了合理的利益衡量 | 第34-35页 |
五、是否考虑了法定因素 | 第35-36页 |
六、是否具有合理的动机 | 第36-37页 |
七、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| 第37-3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行政复议中适当性审查的完善构想 | 第39-51页 |
第一节 行政复议适当性审查采用听证审查方式 | 第39-41页 |
一、听证审查方式的必要性 | 第39-40页 |
二、听证审查涉及的有关问题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行政复议适当性审查中引入遵循先例原则 | 第41-43页 |
一、案例发布机关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二、案例的适用问题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行政复议适当性审查中建立二级复议终审制 | 第43-46页 |
一、现行的一级复议制对于行政复议适当性审查的局限性 | 第43页 |
二、涉及的相关问题 | 第43-46页 |
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决定种类 | 第46-47页 |
一、现行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决定种类的缺陷 | 第46-47页 |
二、完善的建议 | 第47页 |
第五节 确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 | 第47-49页 |
第六节 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决定文书的写作质量 | 第49-5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