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2 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相互关系问题探讨 | 第13-20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一致性 | 第13-14页 |
·规制的行为有交叉 | 第13-14页 |
·都有维护公平竞争的价值目标 | 第14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差异性 | 第14-17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价值取向不同 | 第15-16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保护对象不同 | 第16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损害认定标准不同 | 第16-17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相互影响与冲突 | 第17-20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效应 | 第17页 |
·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实施效果会存在产生冲突 | 第17-20页 |
3 竞争法框架下反倾销法重构之背景与依据 | 第20-34页 |
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倾销法面临的挑战 | 第20-21页 |
·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贸易自由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| 第20页 |
·反倾销法贸易保护功能被频繁利用及滥用,面临生存危机 | 第20-21页 |
·反倾销法的固有缺陷与功能异化 | 第21-26页 |
·反倾销法的理论基础存在缺陷 | 第21-22页 |
·反倾销法的规制对象扩大化 | 第22-25页 |
·反倾销保护对象的狭隘性 | 第25页 |
·反倾销措施被许多国家滥用为贸易保护工具 | 第25-26页 |
·改革反倾销法的不同方案与争论 | 第26-33页 |
·对现有反倾销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| 第27-28页 |
·完全废除反倾销法 | 第28-30页 |
·以竞争法替代反倾销法 | 第30-33页 |
·竞争法框架下反倾销法重构之必要性与合理性 | 第33-34页 |
·保障措施等救济手段无法弥补反倾销法的漏洞 | 第33页 |
·竞争法更有利于保护经济的有效运行 | 第33-34页 |
4 竞争法框架下反倾销法重构之具体方案 | 第34-42页 |
·确立竞争法框架下反倾销法的新理念 | 第34-35页 |
·将危害国际市场自由与公平竞争的价格歧视作为规制重点 | 第35页 |
·以"市场竞争损害"标准替代"国内产业损害"标准 | 第35-37页 |
·"损害市场竞争"·的含义 | 第35-36页 |
·提高因果关系认定标准 | 第36-37页 |
·举证责任以及免责事由 | 第37页 |
·取消反倾销法中背离公平竞争理念的"替代国制度" | 第37-40页 |
·替代国制度的含义 | 第37-39页 |
·替代国制度与公平竞争理念相悖背 | 第39-40页 |
·增加体现竞争法宗旨的"公共利益"条款 | 第40-41页 |
·进一步完善反倾销法的程序性规则 | 第41-42页 |
·提高申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资格,增加相应法律责任 | 第41页 |
·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平等权利以及救济措施 | 第41-42页 |
5 竞争法框架下反倾销法重构之实现途径 | 第42-47页 |
·在区域性和双边层面中反倾销法重构之实现途径 | 第42-43页 |
·我国在区域性和双边层面进行合作和谈判时采取的措施 | 第43-47页 |
·争取排除"非市场经济"条款 | 第44-45页 |
·将反倾销法的竞争改造与其他互惠开放承诺有机结合 | 第45页 |
·善于利用WTO的规制作用 | 第45页 |
·可采取的其他配套措施 | 第45-47页 |
6 结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