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经济背景下传统美德的发展与教育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3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0页 |
·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1页 |
·研究思路、方法和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2 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其作用 | 第13-26页 |
·传统美德的内容 | 第13-24页 |
·爱国精神 | 第13-14页 |
·勤俭廉政 | 第14页 |
·诚实守信 | 第14-16页 |
·修已慎独 | 第16页 |
·自强不息 | 第16-18页 |
·尊爱孝悌 | 第18-20页 |
·谦仁好礼 | 第20-22页 |
·见利思义 | 第22-24页 |
·传统美德的社会作用 | 第24-26页 |
·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| 第24页 |
·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 | 第24页 |
·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 | 第24页 |
·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 | 第24-25页 |
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| 第25-26页 |
3 市场经济与传统美德关系的理性考察 | 第26-36页 |
·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| 第26-29页 |
·以德治国的必要性 | 第26-27页 |
·以德治国的长期性 | 第27-29页 |
·传统美德发展与市场经济相互作用 | 第29-30页 |
·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都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| 第29页 |
·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 | 第29-30页 |
·道德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30页 |
·市场经济对传统美德的冲击 | 第30-33页 |
·市场竞争的消极影响 | 第31页 |
·市场取向功利性的消极影响 | 第31页 |
·商品拜物论与"商品泛化"的消极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道德标准认可度缺失的消极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市场经济需要传统美德的精髓驱动 | 第33-34页 |
·处理国家、集体、个人三者之间关系需要传统美德 | 第33页 |
·稳定社会需要传统美德 | 第33-34页 |
·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传统美德 | 第34页 |
·市场经济对传统美德的促进作用 | 第34-36页 |
·市场经济发展为道德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| 第34页 |
·有利于改善道德教育扩大教育范围 | 第34页 |
·有利于人们道德观念变革和进步 | 第34-35页 |
·有利于道德研究领域拓宽和道德理论发展 | 第35-36页 |
4 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美德教育与培养 | 第36-48页 |
·明确教育要求和培养目的 | 第36-37页 |
·制定科学培养原则 | 第37-40页 |
·长期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| 第37页 |
·层次性与重点性相结合 | 第37-38页 |
·针对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| 第38-39页 |
·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| 第39-40页 |
·"八荣八耻"对传统美德继承与发展 | 第40-41页 |
·"八荣八耻"体现了时代要求 | 第40页 |
·"八荣八耻"突出了时代特色 | 第40页 |
·“八荣八耻”创新了传统美德表现形式 | 第40-41页 |
·探索切实有效途径 | 第41-44页 |
·教育和培养方式的多样性 | 第41-43页 |
·传统美德教育的可操作性 | 第43-44页 |
·传统美德教育的有序性 | 第44页 |
·传统美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| 第44-48页 |
·家庭教育 | 第44-45页 |
·学校教育 | 第45页 |
·社会教育 | 第45-46页 |
·自我修养 | 第46-48页 |
5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