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部调整梯度函数在指纹识别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| 第15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·章节安排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局部调整梯度函数和指纹识别技术 | 第19-37页 |
·局部调整梯度函数 | 第19-23页 |
·传统梯度函数 | 第20页 |
·距离保持梯度函数 | 第20-21页 |
·局部调整梯度函数 | 第21页 |
·局部调整梯度函数的演变过程 | 第21-23页 |
·指纹识别技术 | 第23-33页 |
·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 | 第24-26页 |
·指纹识别过程 | 第26-31页 |
·指纹识别技术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传统指纹识别技术的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传统指纹分类算法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传统指纹匹配算法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传统的1:N 运行模式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指纹识别技术的分析 | 第37-53页 |
·对局部调整梯度计算方向场算法的分析 | 第37-44页 |
·局部调整梯度计算方向场 | 第38-39页 |
·对局部调整梯度函数的分析和数值实现 | 第39-40页 |
·灰度计算方法和局部调整梯度计算方法的结合 | 第40-44页 |
·基于奇异点的邻近结构的指纹匹配算法 | 第44-48页 |
·奇异点邻近结构的构造 | 第44-45页 |
·邻近结构内的不同挡不同类的指纹细节点对 | 第45-46页 |
·改良后的指纹匹配算法的数值推算 | 第46-48页 |
·本文所引入的指纹识别算法的总设计模型 | 第48-53页 |
·1:N 运行模式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新的指纹识别算法设计模型 | 第49-53页 |
第四章 传统识别算法和改良后识别算法的对比实验 | 第53-59页 |
·实验准备 | 第53页 |
·连续分类实验对比 | 第53-55页 |
·快速匹配实验对比 | 第55-57页 |
·1:1 模式下的程序代码实现 | 第5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0页 |
·研究总结 | 第59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