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1)烟碱转化及其不利影响 | 第10-11页 |
2)烟碱转化的发生规律 | 第11-12页 |
3)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的机理 | 第12-14页 |
·烟碱去甲基酶 | 第12-13页 |
·生化过程 | 第13页 |
·烟碱去甲基化的遗传 | 第13-14页 |
4)栽培烟草中烟碱转化的机率和时期 | 第14-15页 |
5)烟草生物碱组成的优化 | 第15-17页 |
·生物碱组成的标准 | 第15页 |
·转化株的早期鉴别 | 第15页 |
·烟碱转化率标准的鉴定 | 第15-17页 |
2 引言 | 第17-18页 |
3 材料和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品种和取样 | 第18页 |
·生物碱含量测定 | 第18页 |
·转化株的测定 | 第18-19页 |
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 | 第19页 |
·矿质元素测定 | 第19页 |
·总氮测定 | 第19页 |
·还原糖、总糖的测定 | 第19页 |
·感官质量指标 | 第19-20页 |
·数据分析与处理 | 第20-21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40页 |
·白肋烟自然群体和纯化群体生物碱的关系 | 第21-25页 |
·不同群体混合样品生物碱含量和组成比例 | 第21-22页 |
·不同群体单株样品总生物碱含量与各生物碱含量的关系 | 第22-24页 |
·纯化群体单株总生物碱与主要生物碱之间关系 | 第22-23页 |
·自然群体单株样品总生物碱与主要生物碱之间关系 | 第23-24页 |
·不同群体单株样品生物碱之间的相互关系 | 第24-25页 |
·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及Anat/Nnic 关系 | 第25-30页 |
·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之间关系 | 第25-28页 |
·早期诱导烟叶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之间关系 | 第25-26页 |
·调制后烟叶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之间关系 | 第26-28页 |
·烟碱转化率与新烟草碱/降烟碱比值的关系 | 第28-30页 |
·烟株开花前烟碱转化率与新烟草碱/降烟碱比值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·烟叶调制后烟碱转化率与新烟草碱/降烟碱比值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·白肋烟不同类型对转化株烟碱转化率的叶位间和叶点间变异 | 第30-35页 |
·不同转化类型烟株不同叶位叶片烟碱转化率的分布 | 第30-33页 |
·非转化株不同叶位叶片烟碱转化率的差异 | 第30页 |
·低转化株不同叶位叶片烟碱转化率的分布 | 第30-31页 |
·中转化株不同叶位叶片烟碱转化率的差异 | 第31-32页 |
·高转化株不同叶位叶片烟碱转化率的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一片叶不同叶点烟碱转化率的差异 | 第33-35页 |
·非转化株同一叶片不同叶点烟碱转化率的差异 | 第33页 |
·低转化株同一叶片不同叶点烟碱转化率的差异 | 第33-34页 |
·中转化株同一叶片不同叶点烟碱转化率的差异 | 第34页 |
·高转化株同一叶片不同叶点烟碱转化率的分布 | 第34-35页 |
·不同优良品种调制后烟叶经济性状、常规化学成分和评吸品质分析 | 第35-40页 |
·不同优良品种烟碱转化率的分布 | 第35-36页 |
·不同品种早期诱导烟叶单株样品烟碱转化率的分布 | 第35页 |
·不同品种调制后烟叶混合样品烟碱转化率的分布 | 第35-36页 |
·不同品种调制后中部烟叶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 | 第36-37页 |
·不同品种中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不同品种中部烟叶糖、钾和总氮的差异 | 第37页 |
·不同品种香气成分含量差异 | 第37-39页 |
·不同品种调制后中部烟叶感官评吸品质分析 | 第39-40页 |
5 结论与讨论 | 第40-43页 |
·白肋烟自然群体和纯化群体生物碱的关系 | 第40页 |
·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及Anat/Nnic 关系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叶位对转化株鉴别效果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不同品种烟叶经济性状、常规化学成分和评吸品质分析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9-5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参加撰写的有关论文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