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经济计算、经济数学方法论文--经济数学方法论文

脉冲响应函数理论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1-16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第二节 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-14页
 第三节 创新之处第14页
     ·理论研究创新第14页
     ·应用研究创新第14页
 第四节 研究内容第14-16页
第二章 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第16-42页
 第一节 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理论介绍第16-19页
     ·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假定条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向量自回归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渐近分布第18-19页
 第二节 脉冲响应系数矩阵的计算第19-23页
     ·简化型(reduced form)脉冲响应系数矩阵的计算第19-22页
     ·正交脉冲响应系数矩阵的计算第22-23页
 第三节 新息正交化的Choleskey分解第23-28页
     ·新息的Choleskey分解第24-26页
     ·Wold因果链检验第26-28页
 第四节 脉冲响应系数矩阵的渐近分布与显著性检验第28-37页
     ·脉冲响应系数矩阵的渐近分布第29-32页
     ·脉冲响应系数矩阵的显著性检验第32-37页
 第五节 脉冲响应的小样本置信区间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·模拟生成VAR(p)过程的多元时间序列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脉冲响应系数矩阵置信区间的构造第39-41页
 第六节 结语第41-42页
第三章 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第42-58页
 第一节 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新息向量分解方法第42-51页
     ·K-模型第43-46页
     ·C-模型第46-48页
     ·AB-模型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长期结构约束的设定——以BQ模型为例第49-51页
 第二节 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渐近分布第51-54页
     ·K-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渐近分布第52-53页
     ·C-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渐近分布第53页
     ·AB-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渐近分布第53-54页
 第三节 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小样本置信区间第54-57页
     ·K-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经验分布模拟生成步骤第55页
     ·C-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经验分布模拟生成步骤第55-56页
     ·AB-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经验分布模拟生成步骤第56-57页
 第四节 结语第57-58页
第四章 滞后阶数与脉冲响应函数第58-84页
 第一节 滞后阶数估计对脉冲响应函数的影响第59-62页
 第二节 滞后阶数的估计方法第62-66页
     ·序贯检验方法——LR准则第63页
     ·模型选择准则第63-66页
 第三节 滞后阶数选择准则的小样本功效比较第66-82页
     ·模拟设计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模拟步骤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第68-82页
 第四节 结语第82-84页
第五章 实际股票收益率——通货膨胀率系统的脉冲响应分析第84-110页
 第一节 引言第84-86页
 第二节 数据生成过程分析第86-88页
     ·数据来源第86-87页
     ·平稳性检验第87-88页
 第三节 短期约束的SVAR系统第88-101页
     ·滞后阶数设定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新息分解方法选择第89-93页
     ·SVAR系统的估计第93-94页
     ·脉冲响应分析第94-99页
     ·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00-101页
 第四节 长期约束的SVAR系统第101-107页
     ·宏观经济模型:对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经济解释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定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新息分解方法选择第104页
     ·SVAR系统的估计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脉冲响应分析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07页
 第五节 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07-110页
第六章 研究总结及展望第110-113页
 第一节 研究总结第110-111页
 第二节 研究展望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局限性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未来研究展望第112-113页
参考文献第113-118页
附录 运算编程第118-131页

论文共13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--以天津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区为例
下一篇: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