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触头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第三组元对W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9-10页 |
1.2.2 组织细化对W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10-11页 |
1.3 亚微米WCu合金定组分液相烧结 | 第11-14页 |
1.3.1 亚微米WCu合金定组分液相烧结可行性 | 第11-12页 |
1.3.2 粒径大小对系统烧结性和驱动力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3.3 液相环境对烧结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2 材料制备及实验方法 | 第16-20页 |
2.1 材料制备 | 第16-17页 |
2.1.1 实验原材料选择 | 第16页 |
2.1.2 实验材料制备流程 | 第16页 |
2.1.3 实验设备 | 第16-17页 |
2.2 性能测试 | 第17-20页 |
2.2.1 致密度测试 | 第17-18页 |
2.2.2 硬度测试 | 第18页 |
2.2.3 电导率测试 | 第18页 |
2.2.4 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18页 |
2.2.5 真空电击穿性能测试 | 第18页 |
2.2.6 高温热疲劳性能测试 | 第18-19页 |
2.2.7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| 第19页 |
2.2.8 高温抗压强度测试 | 第19-20页 |
3 制备亚微米WCu合金的最佳烧结温度 | 第20-32页 |
3.1 烧结温度对亚微米WCu合金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 | 第20-24页 |
3.1.1 烧结温度对亚微米WCu合金性能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3.1.2 烧结温度对亚微米WCu合金组织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3.2 烧结温度对击穿性能参数及击穿形貌的影响 | 第24-30页 |
3.2.1 烧结温度对合金电击穿性能参数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3.2.2 烧结温度对合金击穿形貌的影响 | 第26-30页 |
3.3 烧结温度对亚微米WCu合金烧结终点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亚微米WCu合金的最佳铜含量 | 第32-44页 |
4.1 铜含量对亚微米WCu合金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6页 |
4.1.1 铜含量对亚微米WCu合金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4.1.2 铜含量对亚微米WCu合金组织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4.2 铜含量对电击穿性能参数和击穿形貌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4.2.1 铜含量对合金电击穿性能参数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4.2.2 铜含量对合金电击穿形貌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 理论与实际饱和铜含量 | 第39-43页 |
4.3.1 毛细管力对实际铜含量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3.2 理论饱和铜含量与实际铜含量 | 第41-42页 |
4.3.3 铜含量对钨颗粒尺寸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亚微米WCu合金组织的均匀化处理 | 第44-50页 |
5.1 细化铜粉粒径对亚微米WCu合金组织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5.1.1 前躯体(W+CuO)粉末细化 | 第44-45页 |
5.1.2 前躯体(W+CuO)细化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5.2 高速球磨对亚微米WCu合金组织、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6 亚微米WCu合金拟工况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| 第50-58页 |
6.1 高温热疲劳测试 | 第50-53页 |
6.1.1 高温热疲劳对合金硬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6.1.2 高温热疲劳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6.2 室温摩擦磨损测试 | 第53-55页 |
6.2.1 室温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| 第53-54页 |
6.2.2 磨损区形貌变化及粗糙度测试 | 第54-55页 |
6.3 高温抗压强度实验 | 第55-5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7 结论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专利及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