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超稠油降粘脱水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1.2.1 超稠油特点 | 第10-11页 |
1.2.2 超稠油降粘工艺分析 | 第11-16页 |
1.2.3 稠油脱水工艺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3.1 超稠油脱水处理实验 | 第17-18页 |
1.3.2 脱水理工艺应用及方案设计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郑411 区块超稠油脱水现状 | 第19-31页 |
2.1 工程概述 | 第19页 |
2.2 区块开发现状 | 第19页 |
2.2.1 郑411 区块 | 第19页 |
2.2.2 郑32 区块 | 第19页 |
2.3 脱水处理工艺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3.1 地面集输系统现状 | 第19-20页 |
2.3.2 相关场站现状 | 第20-21页 |
2.3.3 原油脱水处理现状 | 第21页 |
2.3.4 污水处理现状 | 第21页 |
2.4 建设必要性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5 井流物物性实验 | 第22-29页 |
2.5.1 原油物性及粘温特性实验 | 第22-27页 |
2.5.2 污水水质分析及结垢趋势预测 | 第27-2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超稠油脱水工艺实验 | 第31-59页 |
3.1 脱水工艺方案思路 | 第31页 |
3.2 破乳剂的筛选 | 第31-33页 |
3.2.1 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2.2 实验依据和标准 | 第32页 |
3.2.3 破乳剂筛选实验及结果 | 第32-33页 |
3.2.4 实验小结 | 第33页 |
3.3 静态热化学沉降脱水实验 | 第33-57页 |
3.3.1 实验方法 | 第34页 |
3.3.2 实验的依据和标准 | 第34页 |
3.3.3 实验主要内容 | 第34-35页 |
3.3.4 实验结果 | 第35-57页 |
3.3.5 实验小结 | 第5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4章 脱水工艺应用及方案设计 | 第59-82页 |
4.1 规模参数确定 | 第59-60页 |
4.1.1 开发指标现状及预测 | 第59页 |
4.1.2 设计规模确定 | 第59-60页 |
4.2 站址选择 | 第60-69页 |
4.2.1 依托周边已建站场改造进行超稠油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0-68页 |
4.2.2 稀油源选择 | 第68页 |
4.2.3 站址选择 | 第68-69页 |
4.3 脱水实验及筛选应用 | 第69-70页 |
4.3.1 药剂筛选 | 第69-70页 |
4.3.2 掺稀比及脱水温度分析 | 第70页 |
4.3.3 沉降时间分析 | 第70页 |
4.4 脱水工艺方案设计 | 第70-77页 |
4.4.1 工艺流程 | 第70-72页 |
4.4.2 设备选型 | 第72-74页 |
4.4.3 平面布置 | 第74-76页 |
4.4.4 储罐及设备防腐 | 第76-77页 |
4.5 工程投产运行跟踪 | 第77-80页 |
4.5.1 设计规模 | 第77-78页 |
4.5.2 站场选址及稀油源选取 | 第78页 |
4.5.3 运行参数 | 第78页 |
4.5.4 工艺方案及设备设施 | 第78-80页 |
4.5.5 运行模式 | 第80页 |
4.5.6 运行结论 | 第8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结论 | 第82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