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1 国内病虫害统防统治研究动态 | 第10页 |
1.2 飞防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飞防概况 | 第11页 |
1.2.2 我国飞防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2.3 湖南省飞防概况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统防统治体系设计 | 第13-16页 |
2.1 研究的理论分析 | 第13-14页 |
2.1.1 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必要性 | 第13页 |
2.1.2 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可能性 | 第13页 |
2.1.3 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迫切性 | 第13-14页 |
2.2 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4-15页 |
2.2.1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2.2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2.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2.3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2.3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统防统治体系研究与分析 | 第16-40页 |
3.1 病虫害防治 | 第16-23页 |
3.1.1 亲本种子的浸种拌种处理 | 第17页 |
3.1.2 稻飞虱的防治 | 第17-18页 |
3.1.3 二化螟的防治 | 第18-19页 |
3.1.4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| 第19-20页 |
3.1.5 稻瘟病的防治 | 第20-22页 |
3.1.6 稻粒黑粉病的防治 | 第22页 |
3.1.7 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 | 第22-23页 |
3.1.8 其它病虫害的防治 | 第23页 |
3.2 飞防的尝试 | 第23-40页 |
3.2.1 飞防的重要意义 | 第23-24页 |
3.2.2 飞防试验与结果分析 | 第24-33页 |
3.2.3 飞防运行模式的探索 | 第33页 |
3.2.4 飞防的优缺点 | 第33-36页 |
3.2.5 飞防的推广 | 第36-38页 |
3.2.6 飞防的发展方向 | 第38-39页 |
3.2.7 飞防的应用前景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统防统治体系的推广 | 第40-47页 |
4.1 组织的建立 | 第40页 |
4.2 组织的运行 | 第40-41页 |
4.3 体系的推广 | 第41-42页 |
4.3.1 充分发挥农业推广体系的力量 | 第41页 |
4.3.2 制作通俗易懂的电视宣传节目 | 第41-42页 |
4.3.3 加强对制种大户及统防统治负责人的培训力度 | 第42页 |
4.4 推广效果 | 第42-44页 |
4.4.1 经济效果明显 | 第42-43页 |
4.4.2 社会效果显著 | 第43页 |
4.4.3 生态效益良好 | 第43-44页 |
4.5 保障措施 | 第44-46页 |
4.5.1 组织保障 | 第44页 |
4.5.2 协会促进 | 第44-45页 |
4.5.3 项目扶持 | 第45-46页 |
4.6 存在的不足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结束语 | 第47-51页 |
5.1 小结 | 第47页 |
5.2 存在的不足 | 第47-48页 |
5.2.1 风险过大 | 第47页 |
5.2.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| 第47-48页 |
5.2.3 种子市场混乱 | 第48页 |
5.3 思考与对策 | 第48-50页 |
5.3.1 行业思考 | 第48-49页 |
5.3.2 发展对策 | 第49-50页 |
5.4 发展方向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