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2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30页 |
1.2.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| 第15-17页 |
1.2.2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 | 第17-24页 |
1.2.3 液晶聚苯酯在摩擦领域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1.2.4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| 第25-30页 |
1.3 本论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30-31页 |
1.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与表征 | 第32-49页 |
2.1 引言 | 第32-33页 |
2.2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 | 第33-36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33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33-34页 |
2.2.3 碳纳米管混酸氧化处理 | 第34页 |
2.2.4 碳纳米管表面羧基含量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2.2.5 碳纳米管表面接枝改性处理 | 第35-36页 |
2.3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表征 | 第36-45页 |
2.3.1 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分散性 | 第36-37页 |
2.3.2 改性碳纳米管TEM表征 | 第37-40页 |
2.3.3 改性碳纳米管Raman表征 | 第40-41页 |
2.3.4 改性碳纳米管FTIR表征 | 第41-42页 |
2.3.5 改性碳纳米管XRD表征 | 第42-43页 |
2.3.6 改性碳纳米管TGA表征 | 第43-45页 |
2.4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提高分散性机理 | 第45-47页 |
2.4.1 混酸氧化处理提高碳纳米管分散性作用机理 | 第45-46页 |
2.4.2 聚醚砜改性处理提高碳纳米管分散性作用机理 | 第46-4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改性碳纳米管/液晶聚苯酯/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| 第49-72页 |
3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3.2 PEEK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0-52页 |
3.2.1 原材料 | 第50页 |
3.2.2 试验设备 | 第50页 |
3.2.3 PEEK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| 第50-52页 |
3.3 多尺度填料/PEEK复合材料拉伸性能 | 第52-63页 |
3.3.1 POB含量对POB/PEEK微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3.3.2 CNTs含量对CNTs/PEEK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3.3.3 表面改性对CNTs/PEEK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56-60页 |
3.3.4 多尺度填料协同增强PEEK复合材料拉伸性能 | 第60-63页 |
3.4 PEEK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 | 第63-65页 |
3.4.1 表面改性对CNTs/PEEK纳米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3.4.2 多尺度填料协同增强PEEK复合材料蠕变性能 | 第64-65页 |
3.5 PEEK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 | 第65-66页 |
3.6 CNTs表面改性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作用机理 | 第66-69页 |
3.7 POB与 CNTs协同增强PEEK机理 | 第69-71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四章 改性碳纳米管/液晶聚苯酯/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热学性能研究 | 第72-87页 |
4.1 引言 | 第72页 |
4.2 PEEK基复合材料热学性能测试 | 第72-74页 |
4.2.1 测试试样 | 第72-73页 |
4.2.2 测试设备 | 第73页 |
4.2.3 测试方法 | 第73-7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4-85页 |
4.3.1 热重分析(TGA) | 第74-76页 |
4.3.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(DSC) | 第76-79页 |
4.3.3 动态热力学分析(DMA) | 第79-82页 |
4.3.4 热传导率测试 | 第82-8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五章 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| 第87-116页 |
5.1 引言 | 第87-88页 |
5.2 滑动摩擦条件下PEEK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试验 | 第88-89页 |
5.2.1 试验设备 | 第88页 |
5.2.2 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 | 第88-89页 |
5.3 POB含量对POB/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| 第89-92页 |
5.3.1 POB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5.3.2 POB/PEEK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| 第91-92页 |
5.4 PEEK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| 第92-110页 |
5.4.1 载荷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92-95页 |
5.4.2 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95-98页 |
5.4.3 温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98-100页 |
5.4.4 磨损表面与对偶件表面转移膜形貌分析 | 第100-110页 |
5.5 PEEK复合材料PV极限值 | 第110-115页 |
5.5.1 复合材料PV极限值与最大安全PV因子 | 第110-112页 |
5.5.2 磨损表面与对偶件转移膜形貌 | 第112-11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第六章 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 | 第116-128页 |
6.1 引言 | 第116-117页 |
6.2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 | 第117-121页 |
6.2.1 聚醚醚酮-金属摩擦模型 | 第117-118页 |
6.2.2 载荷与滑动速度的作用机理 | 第118-119页 |
6.2.3 温度影响摩擦磨损性能机理 | 第119-121页 |
6.3 液晶聚苯酯提高PEEK复合材料摩擦性能作用机理 | 第121-122页 |
6.4 碳纳米管及其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22-124页 |
6.4.1 碳纳米管含量与分散性对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22-123页 |
6.4.2 表面改性方法对CNTs/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23-124页 |
6.5 POB与聚醚砜改性CNTs协同提高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机理 | 第124-126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 | 第128-131页 |
7.1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论 | 第128-129页 |
7.2 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29-130页 |
7.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| 第130-1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1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-14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| 第143-1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