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器人论文

非Pieper构型的6R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标定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0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7-20页
第二章 六自由度机器人系统架构及正运动学分析第20-36页
    2.1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方案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机器人软件系统架构第22-23页
    2.2 机器人正运动学建模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连杆坐标系的建立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正运动学方程的求解第26-30页
    2.3 机器人Jacobian矩阵分析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Jacobian矩阵的定义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Jacobian矩阵的求解第31-3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 六自由度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第36-48页
    3.1 机器人逆运动学建模第36-42页
    3.2 模型求解第42-44页
    3.3 特征值分解第44-45页
    3.4 算例第45-4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四章 六自由度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第48-72页
    4.1 笛卡尔空间位置规划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直线轨迹规划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圆弧轨迹规划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样条轨迹规划第51-54页
    4.2 机器人末端姿态规划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姿态的描述和插补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四元数表示法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姿态的线性插值法第59页
    4.3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带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高阶多项式插值第62-63页
    4.4 基于MATLAB的轨迹规划仿真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机器人模型建立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笛卡尔空间圆弧轨迹规划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关节空间的三次自然样条插补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仿真结果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五章 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误差模型及校正第72-78页
    5.1 机器人的位姿误差模型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机器人的运动精度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误差来源的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单连杆坐标系的位姿误差模型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机器人的位姿误差模型第74-76页
    5.2 机器人的位置误差校正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机器人的位置误差模型求解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最小二乘估计法第76-7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六章 运动学标定和轨迹规划实验第78-90页
    6.1 激光跟踪仪原理第79-80页
    6.2 机器人标定方法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粗辨识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精辨识第83-84页
    6.3 机器人标定结果及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6.4 轨迹规划实验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实验平台的搭建及轨迹测量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实验结果分析第88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88-90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0-92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90-91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91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6页
致谢第96-98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-100页
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00-102页
附录第102-109页

论文共10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曲线斜塔不等跨斜拉桥稳定性及断索安全性分析
下一篇:盾构施工安全仿真中人员Agent与三维场景研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