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7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6页 |
·煤层气渗流理论研究的现状 | 第15-20页 |
·煤层气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 | 第20-21页 |
·辽宁煤层气开采渗流规律研究现状 | 第21-26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2 辽宁矿区地质概况及煤层气储层特征 | 第27-42页 |
· | 第27-33页 |
·阜新刘家区地质概况 | 第27-28页 |
·阜新矿区储层特征 | 第28-33页 |
·抚顺矿区地质概况及煤层气储层特征 | 第33-35页 |
·抚顺矿区地质概况 | 第33-34页 |
·抚顺矿区煤储层特性 | 第34-35页 |
·铁法矿区地质概况及煤层气储层特征 | 第35-42页 |
·铁法矿区地质概况 | 第35-37页 |
·铁法矿区煤层气储层特性 | 第37-42页 |
3 煤层气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| 第42-70页 |
·实验原理及理论依据 | 第42-50页 |
·达西定律 | 第42-44页 |
·Klinkenberg 效应 | 第44-45页 |
·启动压力梯度效应 | 第45-46页 |
·扩散效应 | 第46-48页 |
·“水锁”效应 | 第48-50页 |
·水-气两相流体渗流实验研究 | 第50-57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50页 |
·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| 第50-57页 |
·低渗煤层气藏气体渗流规律的实验 | 第57-67页 |
·压力梯度和围压对气体渗透率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·klinkenberg 效应的存在性 | 第60-62页 |
·有效应力对煤层试样渗透率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·含水饱和度与水气两相相对渗透率关系 | 第65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70页 |
4 辽宁矿区煤层气开采的数学模型 | 第70-92页 |
·基本假设 | 第70-74页 |
·煤储层的双孔隙度特性 | 第70-71页 |
·连续性假设 | 第71-72页 |
·煤层气在煤体中的输运过程 | 第72-73页 |
·基本假设 | 第73-74页 |
·煤层气的吸附与解吸 | 第74-75页 |
·微孔隙中气体的输运 | 第75-77页 |
·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连续性方程 | 第77-80页 |
·裂缝中煤层气、水两相渗流 | 第80-84页 |
·煤层气、水两相渗流的基本知识 | 第80-82页 |
·裂缝中煤层气的输运 | 第82-83页 |
·裂缝中水相质量方程 | 第83-84页 |
·煤岩变形的基本方程 | 第84-87页 |
·有效应力 | 第84-85页 |
·煤岩固体的变形场方程 | 第85-87页 |
·定解条件 | 第87-89页 |
·渗流场边界条件 | 第87-88页 |
·煤岩骨架变形场边界条件 | 第88-89页 |
·初始条件 | 第89页 |
·煤层气储层模拟的数学模型 | 第89-9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5 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 | 第92-111页 |
·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数值模拟 | 第92-101页 |
·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92-93页 |
·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的弱积分形式 | 第93页 |
·煤层气渗流中压力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| 第93-101页 |
·煤层气、水两相流渗流的数值模拟 | 第101-109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101-102页 |
·方程的等效弱积分形式 | 第102-104页 |
·计算结果 | 第104-10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6 考虑滑脱效应的水-气两相耦合模拟在现场中的应用 | 第111-133页 |
·实验区储层模拟模型的建立 | 第111-113页 |
·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 | 第111-112页 |
·模拟求解参数 | 第112-113页 |
·煤层气浓度变化规律的模拟 | 第113-117页 |
·水饱和度变化规律的模拟 | 第117-122页 |
·储层压力变化规律的模拟 | 第122-124页 |
·水、气产能规律的模拟 | 第124-1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1-133页 |
结论 | 第133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44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44-146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46-147页 |
科技查新报告 | 第147-148页 |